海难救助法律制度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海商法 > 海事责任 > 海难救助法律知识

海难救助法律制度

点击数:4 更新时间:2020-05-25

 
37447
虽然现在海上航行运输越来越发达、方便,但是因为天气或其他原因,有时也会发生海难。这时就需要海难救援,法律也对此有所规定。那么海难救助法律制度是怎样的呢?下面手心律师网的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海难救助又称海上救助,是指对遭遇海难的船舶、货物和客货运费的全部或部分,由外来力量对其进行救助的行为,而不论这种行为发生在任何水域。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的规定,海难救助的规定如下所示:

1、救助方与被救助方就海难救助达成协议,救助合同成立。

遇险船舶的船长有权代表船舶所有人订立救助合同。遇险船舶的船长或者船舶所有人有权代表船上财产所有人订立救助合同。

有下列情形之一,经一方当事人起诉或者双方当事人协议仲裁的,受理争议的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判决或者裁决变更救助合同:

(1)合同在不正当的或者危险情况的影响下订立,合同条款显失公平的;

(2)根据合同支付的救助款项明显过高或者过低于实际提供的救助服务的。

2、在救助作业过程中,救助方对被救助方负有下列义务:

(1)以应有的谨慎进行救助;

(2)以应有的谨慎防止或者减少环境污染损害;

(3)在合理需要的情况下,寻求其他救助方援助;

(4)当被救助方合理地要求其他救助方参与救助作业时,接受此种要求,但是要求不合理,原救助方的救助报酬金额不受影响。

3、在救助作业过程中,被救助方对救助方负有下列义务:

(1)与救助方通力合作;

(2)以应有的谨慎防止或者减少环境污染损害;

(3)当获救的船舶或者其他财产已经被送至安全地点时,及时接受救助方提出的合理的移交要求。

4.救助方对遇险的船舶和其他财产的救助,取得效果的,有权获得救助报酬;救助未取得效果的,除《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第一百八十二条或者其他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合同另有约定外,无权获得救助款项。

5.确定救助报酬,应当体现对救助作业的鼓励。救助报酬不得超过船舶和其他财产的获救价值。(船舶和其他财产的获救价值,是指船舶和其他财产获救后的估计价值或者实际出卖的收入,扣除有关税款和海关、检疫、检验费用以及进行卸载、保管、估价、出卖而产生的费用后的价值)。

延伸阅读
  1. 海难船员失踪:如何宣告死亡
  2. 特别补偿的定义和目的
  3. 船舶沉没后的优先受偿权
  4. 海上救助的定义和目的
  5. 船舶优先权的受偿范围

海事责任热门知识

  1. 船舶共同海损的分摊
  2. 共同海损的定义和成立条件
  3. 委托代理人信息
  4. 如何申请道路交通社会救助基金
  5. 医疗事故能申请什么救助
  6. 交通事故救助基金怎么还
  7. 甲遇海难下落不明满年被宣告死亡,其妻子可以再婚吗
海事责任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