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7-03
1966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并向各国开放签署和加入。这两个公约是基于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的基础上进行了完善和发展。它们涵盖了法律上人权的基本内容和国际人权保护的主要方面,被视为关于人权的重要国际法律文件。这两个公约首先确立了自决权和自然资源永久主权的原则。《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主要涉及一系列经济社会权利,包括工作权、社会保障权、家庭权、健康权和受教育权等。它要求缔约国尽力采取措施,逐步实现这些权利。《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涵盖了广泛的公民权利,包括生命权、禁止酷刑、人身自由、公正审判、宗教自由、和平集会、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它要求缔约国尊重和保障这些权利,并采取必要的立法或其他措施以实现公约所涉及的权利。这两个公约分别建立了各自的履约机制。
专门领域主要包括:
(1) 消除各种歧视方面:
一是《防止及惩治灭绝种族罪行公约》;
二是《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公约》;
三是《禁止并惩治种族隔离罪行公约》;
四是《关于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
五是《反对体育领域种族隔离公约》等。
(2) 妇女儿童权利保护方面:
一是《妇女政治权利公约》;
二是《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
三是《儿童权利公约》等。
(3) 禁止奴隶制和强迫劳动方面:
一是《废止奴隶制蛆隶贩卖及类似奴隶制之制度与习俗补充公约》;
二是《废止强制劳动公约》等。
(4) 保护被拘禁者权利方面:
主要是《禁止酷刑和其他不入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公约》等。
区域性的公约主要有:
一是《欧洲人权公约》及其一系列议定书;
二是《欧洲社会宪章》;
三是《美洲人权公约》;
四是《非洲人权和人民权利宪章》等。
目前,我国已签署了1966年两个人权公约,并已批准了《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我国还积极参与了其他所有主要的国际人权公约,并通过国内各项立法,大力加强对人权的保护和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