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3-11-09
美国近年对华反倾销的原因可以追溯到其实施的保护贸易政策。尽管美国在二战后一直倡导贸易自由化,但实际上其贸易自由是有条件的。一方面,美国在区域内推行贸易自由化,允许商品、资本、人力和服务自由流动。然而,对于区域外的国家,美国则采取各种贸易制裁措施,设立贸易壁垒。另一方面,美国要求其他国家向其开放市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由于中国既不是美国的区域内成员国,又是美国强烈要求开放市场的发展中国家,加上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工业制成品类别和数量迅速增加,与美国鼓励进口原料性产品、限制进口工业制成品的贸易政策相冲突。此外,美国在中美贸易中处于贸易逆差的地位,为了保护本国工业和市场,美国采取了对华贸易保护政策。然而,中国已成功加入世贸组织,美国不能再通过关税壁垒来限制中国,只能加大非关税壁垒对付中国。美国对中国采取的主要制裁措施包括技术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和反倾销等,其中反倾销措施对中国企业的打击尤为严重。
中国大多数出口企业主要从事加工制造业和纺织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由于中国劳动力大量剩余,人力成本较低,这类产品的价格较国际市场低廉。然而,中国目前处于“入世”后的过渡期,非市场经济地位,这使得美国有机可乘,利用倾销手段大幅限制中国企业的出口,以达到保护本国企业和国内市场的目的。去年美国对中国的三项制裁案例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美国政府在2003年5月对中国彩电业发起反倾销诉讼调查,11月18日对中国针织布、胸罩和袍服三种产品实行进口限制,12月12日对中国木制卧室家具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彩电业、纺织业和家具业都属于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是中国的主要出口商品。美国对这三个行业的贸易制裁对中国的影响非常大。例如,美国在对华彩电反倾销案中决定对中国彩电征收高达78.45%的反倾销税,使得大多数企业不得不放弃美国市场。同样地,美国对中国家具的反倾销案中征收的反倾销税高达198%,扼杀了大部分企业进军美国市场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