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物买卖风险转移规定
点击数:28 更新时间:2023-11-28
国际货物买卖中的风险转移直接涉及买卖双方的切身利益。国际公约,国际惯例以及各国国内法对此问题都十分重视,作了比较详细的规定。我国合同法在借鉴国际公约的基础上也对风险转移问题作了比较详细的规定。手心律师小编为您总结了相关知识,供您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国际货物买卖风险转移制度的目的与作用
目的
国际货物买卖风险转移制度的主要目的是确定非由当事人过错所致的货物毁损、灭失的风险责任应由谁来承担。
作用
国际货物买卖风险转移制度的作用在于明确风险转移的时间和法律后果,以保障买卖双方的切身利益。各国国内法、国际公约及国际惯例均对风险转移问题作出具体规定。
从各国国内立法、国际公约及国际惯例对国际货物买卖中风险转移的相关规定来看,主要体现了三种风险转移原则:
1. 风险于合同成立时转移原则
根据这一原则,风险转移的时间是合同成立的时刻。在不涉及货物运输的情况下,从买方接收货物时起,风险转移于买方承担。我国的《合同法》也采用了这一原则。
2. 风险随所有权转移原则
根据这一原则,风险转移的时间是所有权转移的时刻。一旦货物的所有权转移给买方,风险也随之转移。这一原则得到多数国家法律和国际公约的采纳。
3. 风险随交付转移原则
根据这一原则,风险转移的时间是货物交付的时刻。一旦货物交付给买方,风险也随之转移。这一原则也得到多数国家法律和国际公约的采纳。
此外,《公约》还规定了过失划分原则,即在风险转移给买方后,如果货物遗失或损坏是由于卖方的行为或不行为所造成的,买方仍需履行支付价款的义务。只有在卖方无违约责任的情况下,风险才会转移给买方。
国际惯例在风险转移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根据《公约》规定,双方当事人业已同意的任何惯例和他们之间确立的任何习惯做法,对双方当事人均有约束力。因此,在国际贸易过程中,人们经常优先适用一些国际惯例对风险转移的规定。
总之,风险转移问题在买卖合同尤其是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具有重要意义。国际货物买卖风险转移制度的规定能够帮助人们解决大部分问题,但仍存在一些缺陷。因此,我们致力于打造优秀的法律咨询平台,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