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赔偿责任构成的要素问题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公证法 > 公证机构法律知识

探讨赔偿责任构成的要素问题

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4-01-06

 
335127

公证机构及公证员的过错责任与赔偿范围

公证过错与赔偿责任的关系

根据法律规定,只有当公证机构及公证员存在过错并直接导致当事人利益受损时,方可予以赔偿。因此,错误公证并不必然意味着公证过错,而即使存在公证过错,也需要具体分析是否符合承担法律责任的要件。不能仅凭错误公证就一概追究公证人员的法律责任,否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公证人员受到无过失处罚或过重处罚,进而侵害公证人员的合法权益。

赔偿责任的界定

在确定赔偿范围时,对于当事人的经济损失,应以公证员可以预见的直接经济损失为限。同时,有必要将受损的范畴扩大至直接当事人以及与公证书发生法律关系的相对人,这些人因基于公证书的错误事项而遭受利益损失。公证处还应该赔偿因办理证辅助事务而给当事人造成的损失。在判断过失的标准上,应当依据公证执业准则,如果公证员在办证过程中严格遵循了执业准则的各项规定,即使给当事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造成损害,他也无过失。一般情况下,若公证员故意或者重大过失导致错证,公证处应当承担全部责任,但即使是全部责任,也只是一种有限责任。目前我国的公证机构属于事业单位,因此一般不宜承担无限责任。此外,根据风险与收益的比例原则,公证员在出具证明书时收取的费用占整个案件总额的比例是十分低廉的,让其承担巨额风险是不合理的。

赔偿责任的限度

总体而言,公证机构的赔偿责任应当是有限责任。案件标的额和损失的大小是赔偿责任界定的标准之一,但并非唯一标准。即使公证员故意或者重大过失导致当事人损失,公证机构也仅对直接损失承担责任,并且承担的仅为有限责任,即以公证机构能预见的直接损失为限。当公证人未尽注意义务违反执业规则,导致公证书无效或产生其他权力瑕疵时,公证机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而当事人有过错时,应合理分担责任。根据《合同法》第一百二十条的规定,公证合同属于一种民事委托合同,当双方都违反合同时,应各自承担相应责任。因此,当公证员无过错且对方也无过错时,不应承担赔偿责任。
延伸阅读
  1. 车辆保全错误的赔偿责任
  2. 案情回放:搬卸工告老板获损害赔偿
  3. 公司向员工要求赔偿工作失误的合法性
  4. 原告:周至县科学x鸡场
  5. 小王酒后误事,公司索赔是否合法?

公证法热门知识

  1. 公证处的介绍
  2. 破坏公共财物的刑罚
  3. 北京某医院被判赔偿医疗事故损失
  4. 无效合同的处理方式
  5. 强制执行效力债权文书公证的概念和特征
  6. 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起诉状
  7. 移动公证:电子证据的法律作用和功能
公证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