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乳品企业的潜规则
点击数:3 更新时间:2024-03-29
奶粉质量安全问题引发的奶粉行业信任危机
引言
奶粉质量安全问题已经波及22家乳制品企业,揭示了奶粉行业存在的“潜规则”问题,引发了一场信任危机。这一事件彻底证明了企业必须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否则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问题的严重性
从2008年9月12日至17日8时,全国范围内共有6244例临床诊断出的患儿。这表明奶粉中出现有毒化学物质三聚氰胺已经不是一两天的事情了。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将三聚氰胺添加到蛋白粉或饲料中已经成为奶粉行业的“潜规则”。在这种“潜规则”的纵容下,为了降低成本、扩大销售,不法分子竟然拿婴幼儿的安全和健康作为赌注,冒险行事。四年前的阜阳“大头娃娃”事件引起了人们对不知名劣质奶粉的警惕,而此次奶粉事件则使消费者对许多知名品牌奶粉产生了质疑,奶粉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企业的“公关”“潜规则”
与上述“潜规则”同时存在的是个别企业在公关方面的“潜规则”。当企业的公共关系部门发现质量问题时,他们会设法掩盖问题,将“公关”作为“搞定”政府部门、“摆平”媒体,欺骗消费者的工具。这种无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公关”“潜规则”,在某种程度上比技术层面的“潜规则”更加可怕。一个有良知的企业在考虑商业利益之外,更应该考虑消费者的利益、公众影响和社会责任。
检验责任
我们欣慰地看到,质检总局进行的专项检查中,有87家企业在109家涉及企业中未检出三聚氰胺。这表明大多数企业没有受到“潜规则”的腐蚀。同时,这也反映出三鹿集团公司等企业并非不能检验和发现真假蛋白含量,而是没有承担起严格检验的责任。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放任危害消费者生命健康的产品进入市场,都属于严重失职行为。因此,打破行业的“潜规则”,维护消费者权益刻不容缓。
结论
奶粉质量安全问题引发的信任危机已经使奶粉行业陷入困境。企业必须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采取措施确保产品质量和消费者的安全。政府也应该加强监管,打击违法行为,保障公众的权益。只有这样,奶粉行业才能重建信任,恢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