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2 更新时间:2024-05-28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劳动合同终止时,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的标准是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来确定,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如果工作时间超过六个月但不满一年,则按一年计算;如果工作时间不满六个月,则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如果劳动者的月工资高于当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那么经济补偿的标准将按照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支付,但支付年限不得超过十二年。如果劳动者的月工资未达到三倍标准,则没有支付年限限制,可以超过十二年。对于月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劳动者,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经济补偿。
月工资的计算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劳动争议的仲裁申请时效期限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如果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了仲裁时效期间,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如果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仲裁时效将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将继续计算。
对于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情况,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仲裁时效期间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后,劳动者需要在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仲裁申请。
申请人应当以书面形式提交仲裁申请,并按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
仲裁申请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 劳动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二) 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
(三) 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如果书写仲裁申请确有困难,可以口头申请,并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记录在案,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在收到仲裁申请后的五日内,如果认为符合受理条件,应当受理,并通知申请人;如果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申请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如果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或逾期未作出决定,申请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后的五日内,应当将仲裁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
被申请人收到仲裁申请书副本后,应当在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答辩书。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答辩书后的五日内,应当将答辩书副本送达申请人。如果被申请人未提交答辩书,则不影响仲裁程序的进行。
劳动合同应包括以下条款:
(一) 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
(二) 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三) 劳动合同期限;
(四) 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五)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六) 劳动报酬;
(七) 社会保险;
(八) 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九) 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除了上述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还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
以上是关于劳动合同终止赔偿标准及劳动争议仲裁申请和受理的相关内容。在劳动争议的解决过程中,诉讼方式可以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充分的帮助。为了提高诉讼效率并减少不必要的矛盾,法院通常会选择让双方当事人进行庭前调解。如果您对此有任何其他问题,欢迎向手心律师网的律师进行咨询。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