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 更新时间:2024-01-28
2010年,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某中心支公司(以下简称“某公司”)与杨某、郭某、郭A以及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某支公司(以下简称“某支公司”)之间发生了一起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交强险赔偿纠纷。原告杨某、郭某、郭A于2009年8月27日向某县人民法院起诉某公司,要求其赔偿伤残赔偿金、医疗费用赔偿金及交通、住宿费。一审庭审中,原告变更诉讼请求,要求被告赔偿上述损失。某县人民法院于2009年9月22日作出民事判决。某公司不服判决,提起上诉。
本院于2009年12月22日受理某公司的上诉请求,并于2010年1月26日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某公司的委托代理人陈某、被上诉人杨某、郭某到庭参加诉讼。某支公司经本院传票传唤没有到庭。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2007年3月30日21时许,新华夏公司职工张雷醉酒后驾驶公司豫HC8697号轿车与原告杨某丈夫驾驶的豫HB2528号轿车相撞,致多人死亡。根据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张雷酒后驾驶机动车负事故全部责任。杨某、郭某、郭A起诉新华夏公司要求赔偿损失。一审法院认定新华夏公司应赔偿原告损失。某公司提起上诉,主张不应承担赔偿责任。
本院认为,原告在诉状中称被告多次推诿扯皮,拒不赔偿。某公司主张被告免责,但《交强险条例》并未明确规定醉酒驾驶情况下对人身伤亡可以免责。根据《交强险条例》及其上位法的规定,保险公司应对被保险机动车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人身伤亡予以赔偿。因此,某公司应承担赔偿责任。关于诉讼时效问题,本院认为原告在2009年6月20日得知豫HC8697号轿车投保交强险,起诉不超过诉讼时效。综上所述,本院判决某公司应赔偿原告损失。
根据《交强险条例》第一条规定,交强险的设立是为了保障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依法得到赔偿。因此,交强险应以受害人利益至上的原则对争议条款进行解释。
对于《交强险条例》第二十二条所规定的免赔之"财产损失",应进行扩大解释,以保证受害人的权益。剥夺受害人或其家属获得赔偿的权利是不公正的。因此,对于肇事车辆驾驶员过错所致的人身伤亡,保险公司应垫付除抢救费用之外的其他损失。
在《交强险条例》没有明文规定的情况下,应适用法律、法规中的原则性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和《交强险条例》第一条,保险公司应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对交通事故造成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进行赔偿。
对于被上诉人杨某、郭某、郭A提起的诉讼,属于代位权诉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七十三条的规定,债权人有权依据代位权对次债务人主张权利。因此,被上诉人杨某、郭某、郭A对上诉人某公司提起的诉讼是合法的。
法律没有规定代位权诉讼必须将所代位的债务人列为当事人。因此,对于上诉人某公司关于应当追加新华夏公司参加诉讼的主张,不予支持。
根据本院的判决:
一、被告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某中心支公司应垫付50000元交强险死亡伤残赔偿金给某县新华夏汽车贸易有限公司的杨某、郭某、郭A。履行后,相应扣减某县新华夏汽车贸易有限公司的责任数额。
二、撤销原判的第二项。
三、维持原判的第三项,即驳回原告杨某、郭某、郭A对被告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某支公司的诉讼请求。
四、驳回原告杨某、郭某、郭A对被告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某中心支公司的其他诉讼请求。
五、上诉人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某中心支公司履行判决后,有权向某县新华夏汽车贸易有限公司追偿。
如果未按判决指定的期限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一审诉讼费由上诉人承担。
本判决为终审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