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04-15
放火罪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放火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及公共安全的行为。具体而言,放火是指行为人使用各种导火材料,点燃目的物,或者利用既存的火种即可以引起火灾的危险因素,引起公私财物的燃烧,制造火灾的行为。放火可以采用作为的方式实行,如用引燃物将目的物点燃,也可以采用不作为的方式实行。但是,不作为方式构成的放火罪必须以负有防止火灾发生特定义务的人员为前提,即行为人对形成火灾原因的火情具有防止火灾发生的特定义务,并且根据其主、客观条件有能力履行这一义务。如果行为人没有履行这一义务,导致火灾的发生,就构成不作为的放火罪。
放火罪被害人损失赔偿范围主要包括物质损失和间接损失。
首先,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遭受的物质损失,原则上都应在赔偿之列。具体来说,物质损失包括被害人本人的医药费、营养费、误工费、亲属的奔丧费和所抚养人必要的生活费等多种费用。
其次,赔偿的范围仅限于“物质损失”,不包括非物质损失。根据刑诉法及刑法规定,被害人因犯罪行为遭受“物质”损失、“经济”损失的,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然而,法律并未规定可以给予一定的损害赔偿来弥补“精神损失”。
最后,赔偿范围仅限于犯罪行为直接造成的物质损失,即直接损失。一般将因犯罪行为必然造成的损失认定为直接损失,而将犯罪行为可能给被害人带来的损失认定为间接损失。举例来说,如果被告人将一幼儿眼睛打伤致其失明,幼儿经手术换了眼球,被害人随着年龄增长,必须要定期更换假眼球,所需费用是必然的,属于直接损失,应在赔偿范围内。然而,如果被害人被打伤,影响了赴外地签订一份经济合同,造成了巨大损失,由于此项合同的得失并非一定必然应得,只是可能的损失,属于间接损失,法律不允许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以上是放火罪被害人损失赔偿范围的相关内容。如有疑问或需要法律帮助,请随时咨询手心律师网的相关顾问。我们致力于打造优秀的法律咨询平台,欢迎您来手心律师网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