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伤害赔偿标准及其适用范围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罪名 > 侵犯人身民主权利罪法律知识

精神伤害赔偿标准及其适用范围

点击数:26 更新时间:2024-05-16

 
325961

个人对精神伤害问题的看法

一、精神伤害的定义和依据

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利,而精神健康是人身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伤害是指非法侵犯他人精神健康并导致受害人精神活动障碍的行为,也是刑法中伤害罪所涵盖的内容。精神伤害与民法中所称的精神损害有所不同。精神损害有时会有明显的表现,例如受到诽谤或侮辱后受害人当场晕厥或旧病复发等。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受害人的外在反应并不明显,但内心却可能承受着巨大的痛苦。由于受害人的情况不同,他们承受精神损害的能力也不同,因此在相同的条件下,不同人的精神损害程度可能不相同。因此,衡量精神损害程度需要观察受害人的具体反应,并考虑行为人的行为状况。精神损害的结果是受害人的精神痛苦,但不一定会导致精神障碍。而精神伤害的结果是导致受害人精神障碍,影响其社会功能,并且具有明显的外在表现,其精神症状符合精神医学中有关精神疾病的分类诊断规律和标准。对于精神伤害行为结果的定性和定量,应由司法精神病学专家对受害人的精神状态进行司法精神病学鉴定。尽管我国刑法中没有明确规定精神伤害的存在,但在理论上是持肯定态度的。然而,目前关于精神伤害的理论研究和司法精神病学鉴定还存在空白。

二、精神伤害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

实施精神伤害行为的主体与实施躯体伤害行为的主体相同,都是自然人。根据行为人在实施精神伤害行为时的主观心态,可以将精神伤害行为分为故意精神伤害行为和过失精神伤害行为。根据行为人实施精神伤害行为的方式,可以将其分为直接精神伤害和间接精神伤害。直接精神伤害是指行为人通过威胁、恐吓、制造舆论等方式对被害人施加精神压力,导致被害人精神障碍。而间接精神伤害是指行为人采用非法手段(如暴力等)对被害人造成躯体伤害,并伴随或继发精神障碍。

延伸阅读
  1. 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残疾赔偿年限的计算方法
  2. 车祸致人死亡的刑事责任及赔偿标准
  3. 精神损失费赔偿标准
  4. 家庭暴力的损害赔偿权
  5. 交通事故死亡精神损害赔偿数额

刑法罪名热门知识

  1. 打架斗殴的严重后果及相应法律处罚
  2. 赌博行为的认定及其与其他犯罪的区分
  3. 间谍罪的管辖机关及其职权
  4. 贪污受贿的数罪并罚原则
  5. 电信诈骗的追回问题
  6. 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辩护词:陈XX案
  7. 套路贷刑事案件的处理方法
刑法罪名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