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纠纷赔偿标准:损坏案件的法律解析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保险法 > 保险法律法规 > 保险法规法律知识

民事纠纷赔偿标准:损坏案件的法律解析

点击数:21 更新时间:2024-07-14

 
325491

民事纠纷损坏赔偿标准

一、医疗费

医疗费的赔偿应当根据以下几个方面来确定:

1.治疗医院的诊断证明和医药费、治疗费、住院费的单据或病历、处方认定。

2.所在地治疗医院一般指距离受害人住所或侵权行为发生地较近的医院。

3.受害人先后到数个距离基本相等的医院治疗的,一般应认定最先就诊医院的医疗费,但该医院治疗失误或有其他特殊情况的除外。

4.未经医务部门批准擅自另找医院治疗的费用一般不予赔偿。

5.重复检查同一科目且结果相同的,原则上应仅认定首次的检查费用,但治疗医院确需再行检查的除外。如检查结果不一致,确诊之前的检查费用均应认定。

6.擅自购买与损害无关的药品或治疗其他疾病的,其费用不予赔偿。

7.确需住院治疗或观察的,其费用应予赔偿。但出院通知下达后故意拖延,或治疗与损害无关的疾病而延长住院时间的,其延长期间的住院费不予赔偿。

8.进行与损害有关的必要的补救性治疗的费用,应予赔偿。

9.在诉讼过程中,治疗尚未结束的,除对已经治疗的费用赔偿外,对尚需继续治疗的费用,经有关医疗机构证明或者经调解双方达成协议的,可以一次性给付;也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告知受害人在治疗结束后另行起诉。

二、误工费

误工费的赔偿应当根据以下几个方面来确定:

1.根据受害人实际损害程度、恢复状况以及法医鉴定或治疗医院出具的证明等认定实际误工日期。

2.受害人实际误工日期少于休假证明的,应以其实际的误工日期认定;实际误工日期多于休假证明的,一般应当根据休假证明认定。

3.受害人确需休养但无休假证明的,可在征求法医或治疗医院的意见后酌情处理。

4.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的赔偿应当按照其收入的实际损失计算。

5.受害人无固定收入,或者受害人是承包经营户或个体工商户的,其误工费的赔偿,可以参照受害人前一年的平均收入或者当地同行业、同工种、同等劳动力的平均收入酌定。如依法应向税务机关纳税的,应以税单为据。

6.受害人依法从事第二职业的,其实际减少的收入,应当予以赔偿。

7.受害人是另谋职业的离、退休人员的,其误工费的赔偿可以区别以下情况处理:(1)符合政策法律规定的,其实际减少的收入应予赔偿;(2)违反政策法律规定的,其赔偿要求不予支持。

8.受害人无劳动收入而要求赔偿误工费的,不予支持。如果受害人是家务劳动的主要承担者,因受害确实无法从事家务劳动造成其他家庭成员负担过重的,可酌情予以经济补偿。

9.受害人的实际收入高于当地居民平均生活费三倍以上的,按照三倍计算。

三、伙食费

住院伙食补助费的赔偿应当按照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出差伙食补助标准(元/天)×住院天数赔偿。

四、护理费

护理费的赔偿应当根据以下几个方面来确定:

1.受害人受害后的生活自理能力,一般应以法医的鉴定或者治疗医院出具的证明认定。

2.受害人生活确实不能自理的,其护理费应予赔偿。

3.护理期限可以委托法医鉴定;也可以根据受害人的实际损害程度、恢复状况并征求治疗医院的意见后酌定。

4.护理人员一般设一至二人,但确有必要的除外。

5.护理人员有收入的,护理费的赔偿可以按照本意见关于误工费的规定计算。

6.护理人员无收入的,护理费的赔偿可以按照当地居民平均生活费标准计算。

五、交通费

受害人到所在地医院治疗或者必须转院治疗的,其本人和必要的护理人员的交通费应予赔偿。

交通费的赔偿一般应以公共电(汽)车、火车的硬座、轮船三等以下舱位等的收费标准计算。但伤情危急,交通不便或当地无上述车(船)的除外。

交通费的票据应与就医次数相符。票据少于就医次数的,一般可根据实际票据认定;票据多于就医次数的,应以实际就医次数认定。

六、住宿费

必须到外地医院治疗的受害人,因医院无床位或其他原因的限制确需候诊且伤情不允许往返家中,或者往返家中的交通费高于住宿费的,其本人和必要的护理人员的住宿费应予赔偿。

住宿费的赔偿可以按照当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住宿标准计算,以住宿费的收据为凭。

七、营养费

受害人伤情严重,确需补充营养食品作为辅助治疗的,其费用可以酌情赔偿。

营养费的赔偿可以按照当地居民平均生活费标准的百分之四十至六十的比例计算。应赔偿的期限可以委托法医鉴定,也可以在征求治疗医院的意见后酌定。

侵害人探视受害失时携带的食品,一般应当视为赠与。

八、抚慰金

精神损害抚慰金是因侵害人的侵权行为给受害人造成肉体痛苦或身体伤残、死亡的同时,给受害人或受害人的近亲属造成精神痛苦和创伤的一种经济补偿方式。精神损害抚慰金的具体数额由法院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判决。

九、残疾赔偿金

根据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者伤残等级,按照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自定残之日起按二十年计算。

十、残疾辅助器具费

按照普通适用器具的合理费用标准计算。

民事诉讼证据的内容

民事诉讼证据是指能够证明民事案件真实情况的客观事实材料。根据民事诉讼法律规定的民事诉讼证据的表现形式为标准,我国民事诉讼证据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八种:

1.当事人的陈述。

2.书证。

3.物证。

4.视听资料。

5.电子数据。

6.证人证言。

7.鉴定意见。

8.勘验笔录。

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民事诉讼证据关联性

关联性指民事证据必须与案件的待证事实之间有内在的联系。只有对于认定要件事实有帮助的事实材料才有法律意义。这种事实材料所表现出来的关联性一般以直接的联系和间接的联系两种形式表现。

民事诉讼证据的合法性

合法性指作为民事案件定案依据的事实材料必须符合法定的存在形式,并且其获得、提供、审查、保全、认证、质证等证据的适用过程和程序也必须是合乎法律规定的。

延伸阅读
  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公证活动相关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公证活动相关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
  3. 二审程序中的当庭宣判问题
  4. 刑事附带民事案件庭审程序的概述
  5. 鹤岗医疗损害赔偿责任纠纷律师收费要多少

保险法律法规热门知识

  1. 保监会推进车险深化改革
  2. 保险合同关系与侵权损害赔偿关系的性质
  3. 保单现金价值的功能及作用
  4. 疲劳驾驶导致车祸,是否能获得保险赔偿?
  5. 追尾事故对方不签事故责任认定书应如何处理
  6. 保险法修订的亮点
  7. 肇事逃逸商险免责条款的生效方式
保险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