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雇佣人身损害赔偿的深入分析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关系 > 事实劳动关系法律知识

个人雇佣人身损害赔偿的深入分析

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02-25

 
324136

个人雇工的概念、性质和特征

1、概念

个人雇工是指雇主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条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国家机关、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等用人单位主体,而事实上其与雇工即劳动者之间又形成了劳动关系或者事实劳动关系,雇工受雇主的雇请而为雇主做工,雇主给雇工支付劳动报酬即工资(俗称“工钱”)的一种雇佣形式。在形式上,个人雇工同样存在订立书面合同的个人雇工关系和未订立书面合同的个人雇工关系。

2、性质

个人雇工在本质上是一种雇主与雇工之间形成的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意义上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是一回事,是在雇主与雇工双方合意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产生这种关系的前提是双方的书面合同或者口头协议。在学术界,有观点认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其理由是劳动者的工作要受用人单位的指派或安排,不是以劳动者的意志为转移的。然而,根据劳动法的有关条款、《工伤保险条例》、《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劳动部关于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劳动争议案件受理问题的通知》等的规定,劳动争议的最终落脚点都是民事上的权利义务。

3、特征

一是雇主与雇工之间是一种雇佣关系,雇工受雇主的雇请而为雇主做工,雇主给雇工支付劳动报酬。二是个人雇工一般都是短期行为,时间上以完成一定数量的工作为期限。三是个人雇工因其短期性、临时性和不确定性,一般不签订正式的书面合同,大都为口头协议。

个人雇工人身损害赔偿的法律适用

1、程序适用问题

根据劳动法第二条的规定,个人雇工的雇主不属于劳动法适用范围内的用人单位主体,因此,个人雇工与雇主之间的纠纷不适用劳动法的相关规定,也不需要进行工伤认定或劳动仲裁作为前置程序。个人雇工也无法参加工伤保险,因此工伤认定对其并无实际意义。

2、责任形式问题

个人雇工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的处理一般适用过错责任原则,根据民法通则第119条和第131条,根据雇工的过错程度确定雇主与雇工之间的责任分担比例。此外,也可以适用公平责任原则,在权衡双方利益的前提下判决或调解双方分担责任。

3、举证责任问题

个人雇工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作为受害的雇工只需证明与雇主存在雇佣关系以及损害发生在为雇主工作的过程中即可。雇主的举证责任在于证明法定免责事由的存在。

4、赔偿依据和标准问题

个人雇工人身损害赔偿的依据和标准应按照民法通则的规定进行计算,而不应适用工伤保险的规定。工伤保险条例是一部行政法规,其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是一种经济补偿而不是损害赔偿。因此,个人雇工人身损害赔偿应按照民事赔偿的标准进行计算,以保护雇工的合法权益。

延伸阅读
  1. 交通事故导致两根肋骨骨折的误工费计算方法
  2. 侵权损害赔偿法
  3. 侵权损害赔偿法条
  4. 产品质量责任竞合分类
  5. 侵权责任如何赔偿

劳动关系热门知识

  1. 包工头签订劳动合同的效力问题
  2. 保险合同中投保人的变更及手续
  3. 劳动关系转移及经济补偿
  4. 劳动合同解除后的补偿金计算方法
  5. 农民工维权:合法途径解决工资拖欠问题
  6. 临时工伤亡赔偿标准
  7. 私人家教的劳动关系问题
劳动关系知识导航

劳动关系确认解决方案

  1. 在公共场所参加活动受到伤害了怎么办
  2. 缺陷食品致人损害应当如何寻求救济
  3. 瑕疵产品造成损害了该怎么办
  4. 教育机构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5. 医疗技术损害应当承担的责任有哪些
  6. 医疗产品造成损害如何追究责任
  7. 义务帮工人在帮工过程中遭受损害如何维权

劳动人事合同下载

  1. 出国培训协议范本
  2. 劳务协议书范本
  3. 快递公司劳务合同范本
  4. 酒吧规章制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