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处罚免责解读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罚种类 > 拘役法律知识

刑事处罚免责解读

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3-12-22

 
318570

如何避免刑事处罚行贿罪

一、免除或减轻刑事处罚的条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规定,凡在国外犯罪并应承担刑事责任的个人,即使已在外国接受刑罚,仍可根据本法追究其刑事责任。然而,如果在外国已经受到刑罚处罚,可以免除或减轻刑事处罚。

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个人,可以免予刑事处罚。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可以给予训诫、责令悔过、道歉赔礼、赔偿损失,或者由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罚或行政处分。

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个人,属于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减轻刑事处罚。对于犯罪较轻的情况,甚至可以免除处罚。

二、行贿罪立案标准

根据《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介绍贿赂给国家工作人员的行为人,具备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立案:

  1. 个人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数额超过2万元;单位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数额超过20万元。
  2. 介绍贿赂数额不满上述标准,但具备以下情形之一:
    1. 为便利行贿人获得非法利益而介绍贿赂。
    2. 介绍贿赂次数超过3次或介绍贿赂给3个以上的人。
    3. 向党政领导、司法工作人员、行政执法人员介绍贿赂。
    4. 致使国家或社会利益遭受重大损失。

三、介绍贿赂罪的认定

1. 客体要件

行贿罪的客体是国家工作人员,不包括其他非国家工作人员或单位。

2. 客观要件

行贿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在行贿人和受贿人之间进行沟通和撮合,促使行贿和受贿行为的实施。行为人充当行贿和受贿双方之间的中间人,促使双方相识、相通,并协助传递贿赂物品,帮助双方完成行贿和受贿行为。只有情节严重的介绍贿赂行为才构成犯罪。如果只是口头介绍,没有具体的撮合行为,或者已经使行贿和受贿双方见面但由于某种原因未能实施贿赂行为,则不能构成介绍贿赂罪。

3. 主体要件

行贿罪的主体可以是一般主体。

4. 主观要件

行贿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介绍的是行贿和受贿行为,并有意为之。一般都有谋取私利的目的,可能出于亲友关系或其他非物质利益的考虑,自愿介绍贿赂。这些情况一般不影响行贿罪的成立。对于情节较轻、危害后果不严重的情况,也可以不予以刑事处罚。

以上是关于如何避免刑事处罚行贿罪的相关内容。侵害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是法律不允许的。如有其他法律问题,欢迎在手心律师网在线法律咨询平台上进行咨询,我们的在线律师将为您提供专业解答。

延伸阅读
  1. 倒卖车票、船票罪辩护词
  2. 寻衅滋事从犯的处理方式
  3. 公务人员过了追诉时效的处理方式
  4. 公务员免于追究刑事责任和免予刑事处罚的相关规定
  5. 免于起诉是否会导致公职开除?

刑罚种类热门知识

  1. 判处管制对家人的影响
  2. 没收财产刑的意义和问题
  3. 拘役的特征及区别
  4. 管制在实践中死刑的执行方式
  5. 哪些犯罪行为可能被判没收财产
  6. 解除限制出境的程序
  7. 管制刑的法律特征与规定
刑罚种类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