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04
没收财产是一种刑罚方法,将犯罪分子个人所有的财产部分或全部无偿地收归国有。适用该刑罚对于惩戒和教育犯罪分子,剥夺其进行犯罪活动的物质条件,保护国家、集体和公民的合法财产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审判实践中,在适用没收财产刑中存在一些问题:
1. 比例和范围过小
适用没收财产刑的比例较小,适用的范围和类型也较少。尽管新刑法中增加了没收财产刑的条款比例,但在审判实践中,真正适用没收财产刑的案件类型却很少。一些审判人员忽视了没收财产刑在重大经济犯罪中的适用。
2. 不当适用
有些审判人员在适用没收财产刑时存在不当之处,例如对情节一般、数额较大的盗窃案适用了没收财产。有些没收的财产实际上是应追缴的赃物,而不是犯罪分子的个人财产。
3. 单一适用
审判实践中常常出现在使用没收财产刑时,往往只没收部分金钱,而对用非法所得建造的房屋、购置的高档家具却很少适用没收。
审判人员应正确把握适用没收财产刑罚,树立“主刑”和“附加刑”并重的观念。这意味着在判决中,没收财产刑应作为一种独立的刑罚,与主刑并列,而不是仅仅作为一种附加刑罚。
为了正确适用没收财产刑罚,审判人员需要划清以下四个界限:
1. 没收财产和追缴赃款赃物的界限
没收财产是指没收犯罪分子的个人所有财产,而不是赃款赃物。赃款赃物是犯罪的非法所得,不属于犯罪分子的个人合法财产。
2. 没收财产和判令退赔的界限
判令退赔是在赃款赃物已被犯罪分子全部挥霍,无法追缴的情况下,判决由犯罪分子或其家属在一定时间内以自己的财物退赔。没收财产则不受赃款赃物是否挥霍的限制。
3. 没收财产和罚金的界限
罚金是一种较轻的处罚,而没收财产是一种较重的处罚。罚金的执行物只能是金钱,而没收财产则可以是金钱,也可以是其他财物。
4. 没收财产和附带民事赔偿的界限
附带民事赔偿的受赔人是受害人,而没收财产的接收人只能是国家。附带民事赔偿仅限于因犯罪分子的犯罪行为给受害人造成的“直接损失”的范围,而没收财产则不受“直接经济损失”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