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2 更新时间:2024-05-10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人民法院在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中,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完成审结程序,并下达判决书。然而,在特殊情况下,审限可以延长。
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九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在适用普通程序审理案件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完成审结。这意味着从案件立案之日起,法院需要在六个月内完成所有的审理程序并做出判决。
然而,如果出现特殊情况,导致无法在六个月内完成审结程序,法院可以申请延长审限。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九条的规定,法院院长有权批准延长六个月的审限。如果需要进一步延长,法院则需要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申请并获得批准。
与普通程序不同,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一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在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完成审结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