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04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当法院对离婚案件作出判决并出具离婚判决书时,相当于对离婚案件做出了判决。如果判决结果是双方离婚,那么离婚判决书就相当于离婚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当一方要求离婚时,可以通过有关部门进行调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人民法院在审理离婚案件时,应当首先进行调解,如果调解无效且感情确实已经破裂,就应当准予离婚。
当出现以下情形之一,调解无效时,应当准予离婚:
如果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起离婚诉讼,也应当准予离婚。
离婚导致配偶身份的丧失,双方均有再婚的自由。
离婚导致夫妻之间扶养义务的终止、夫妻相互间继承权的丧失,以及引起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和夫妻共同债务的清偿。
在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可以通过双方协议处理。如果协议无法达成,人民法院会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并以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作出判决。
在夫妻共同财产分割中,不动产的分割是一个重点和难点。
对于夫妻共有的房屋归属和分割,如果一方在婚前承租并在婚后用共同财产购买的房屋,且房屋权属证书登记在一方名下,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
对于父母为子女购置房屋的权属,应当分两种情况处理:一是在当事人结婚前,父母为双方购置房屋出资,该出资应当认定为对自己子女的个人赠与,但父母明确表示赠与双方的除外。二是在当事人结婚后,父母为双方购置房屋出资,该出资应当认定为对夫妻双方的赠与,但父母明确表示赠与一方的除外。
如果在离婚时,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可以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的一方进行少分或不分。如果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诉讼时效为两年,从当事人发现之次日起计算。
夫妻共同债务是指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或双方为共同生活或共同生产、经营活动需要所负的债务。被确定为夫妻共同债务的,应由夫妻双方对债权人承担连带责任。
夫妻共同债务的清偿应从两个方面考量:
首先是时间性,通常情况下,夫妻共同债务形成于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但有以下情况除外:夫妻一方能够证明债权人与债务人明确约定为个人债务;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清偿。
其次是目的性,通常情况下,该类债务是为了夫妻共同生活或共同生产、经营活动。但对于一方婚前所负个人债务,如果债权人能够证明所负债务用于婚后家庭共同生活,仍然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离婚并不会消除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离婚后,无论子女由父母中的哪一方直接抚养,他们仍然是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子女仍然有抚养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探望子女的方式和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如果协议无法达成,由人民法院做出判决。如果父或母探望子女对子女身心健康不利,人民法院可以依法中止探望权利;一旦中止的事由消失,应当恢复探望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