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9 更新时间:2023-09-14
(一)抢夺罪的客体要件
抢夺罪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与抢劫罪不同,抢夺罪只侵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而不危害人身安全,属于单一客体。抢夺罪的犯罪对象是一般的财物,如金钱、物品等,不包括枪支、弹药、公文、证件、印章等特殊物品,否则不构成抢夺罪。
(二)抢夺罪的客观要件
抢夺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乘人不备,出其不意,公然对财物行使有形力,使他人不及抗拒,从而取得数额较大的财物。抢夺行为必须是公然进行的,即财物被公开夺取,或者在被害人当场可以得知财物被抢的情况下实施抢夺行为。抢夺行为是直接夺取财物的动机,即直接对财物实施暴力而不直接对人的身体行使暴力。被害人可以当场发觉抢夺行为但来不及抗拒,而不是被暴力制服不能抗拒,也不是受胁迫不敢抗拒。这是抢夺罪与抢劫罪的关键区别。即使行为人夺取财物的行为导致被害人跌倒摔伤或死亡,也不构成抢劫罪。对于导致伤害或死亡的情况,如果可以另行成立其他犯罪,根据情况可以单独定罪或与抢夺罪同时定罪。然而,如果行为人在抢夺时携带凶器,则应以抢劫罪论处。夺取的财物必须是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如果抢夺的财物数额不大,不构成犯罪。如果故意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则不构成抢夺罪,而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三)抢夺罪的主体要件
抢夺罪的主体可以是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四)抢夺罪的主观要件
抢夺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导致侵害公私财产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抢夺的动机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如为了自己的利益或为了帮助他人。无论犯罪的动机如何,只要行为具备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就满足了抢夺罪的主观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