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3-11-05
公房承租人仅有房屋的使用权,不享有房屋的产权。因此,在离婚时,法院只会判决使用权的归属,不涉及房屋的产权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在1996年2月5日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离婚案件中公房使用、承租若干问题的解答》的司法解释,专门对法院在审理离婚案件中,分割承租公房使用权的问题做了相关规定。
对该问题,最高院的司法解释采取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原则。以下九种情况,房产使用权应夫妻共同享有。
根据最高院的司法解释,结合实际业务经验,法院在该问题的处理上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对此,目前的法规尚无明确规定。可参考拆迁的补偿标准,以获得安置的一半作价补偿给另一方。
根据最高院最新的关于《婚姻法》的司法解释(二)第二十一条的规定,离婚时,双方对尚未取得所有权或者尚未完全取得所有权的房屋有争议且协商不了的,人民法院不宜判决房屋的所有权归属,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判决由当事人使用。待取得房屋产权证后,再由任何一方另行向法院起诉。
在实践中,私房的分割占了离婚后房屋分割的大头,而且情况相当复杂。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首先,明确产权,不论房产证上是一方的名字,还是双方的名字,均为共同财产。其次,明确产值,即房屋价值,按市场价计算。再次,分清权益部分和债务部分。如果涉及贷款,先要将贷款部分除去。夫妻可以按照各自出资比例分割房屋价值。
由于房屋是婚前财产,离婚时,另一方无权要求分割。
房屋增值部分以及共同偿还贷款的部分,应当视为共同财产。如果一方能证实还贷资金来源于个人婚前财产,那么该部分不应认定为夫妻共有财产。
房产证的取得与房屋产权归属无关,应将财产来源细分为婚前婚后两部分进行分割。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婚姻法》的司法解释,离婚时,双方对尚未取得所有权或者尚未完全取得所有权的房屋有争议且协商不了的,人民法院不宜判决房屋的所有权归属,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判决由当事人使用。待取得房屋产权证后,再由任何一方另行向法院起诉。
父母在双方结婚前的出资视为对自己子女的赠与,父母在双方结婚后的出资视为对夫妻双方的赠与。如果一方主张是借钱,法院一般会告诉主张是借钱的一方可以另案起诉。
法院一般不会将主动追加第三人,而是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将案件中止审理,告诉当事人另行提起析产之诉,后根据析产的判决结果,对夫妻共有部分的房屋进行分割。
如果不能证实自己有出资且不是赠与给另一方的前提下,一方的权益法院是无力保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