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09 更新时间:2023-08-30
行政调解是一种行政活动方式,但并非具体行政行为。它是由国家行政机关主持的一种行动,旨在通过调停、斡旋等方式,促使民事争议双方当事人互让以达成协议,从而解决争议。
行政调解是国家行政机关处理平等主体之间民事争议的一种方法。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处理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纠纷时,通过耐心的说服教育,使纠纷的双方当事人互相谅解,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达成一致协议,从而合理地、彻底地解决纠纷矛盾。行政调解是在国家行政机关的主持下,以当事人双方自愿为基础,通过对争议双方的说服与劝导,促使双方当事人互让互谅、平等协商、达成协议,以解决有关争议而达成和解协议的活动。
中国行政机关可以根据法律规定进行多种类型的调解。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管理职能过程中,几乎可以对遇到的纠纷进行调解。以下是主要的行政调解类型:
中国基层人民政府负责调解民事纠纷和轻微刑事案件。这项工作主要由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的司法助理员负责进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当事人对合同发生争议时,可以约定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国家规定的合同管理机关包括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和地方各级工商行政管理局。法人之间和个体工商户、公民和法人之间的经济纠纷都可以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调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对因民间纠纷引起的轻微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公安机关可以进行调解处理。此外,根据中国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三十条的规定,公安机关在处理交通事故时,可以组织当事人和有关人员对损害赔偿进行调解。这些法律法规赋予了公安机关调解纠纷的权利,有助于妥善解决争议,增进当事人之间的团结。
根据中国婚姻法规定,当一方提出离婚时,可以由有关部门进行调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同时,根据该法规定,男女双方自愿离婚时,应同时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因此,婚姻登记机关也可以对婚姻双方进行调解,以促进婚姻家庭的正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