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法制定的原由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票据法 > 票据法其它知识 > 票据管理法律知识

票据法制定的原由

点击数:44 更新时间:2023-08-21

 
29029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银行结算制度进行了多次改革,票据业务逐步恢复和发展。1989年,我国制定并实施了以汇票、本票、支票为主体的新的结算制度,票据逐渐成为结算的主要工具。但是,在票据法制定前,有关的票据制度主要是由中国人民银行以规章的形式发布的。这些规章还不够系统、全面,法律效力也不够高。在全国范围内,票据行为不规范的现象还大量存在,利用票据进行犯罪活动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为了规范票据行为,保障票据活动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制定票据法是十分必要的。

  第一,制定票据法是为了规范票据行为。立法前,普遍存在着票据行为不规范的现象。其主要表现在出票、背书转让、承兑等票据行为上,出票人、背书人在票据上记载的事项不符合规定的内容和要求,有的属于记载要素不全,如不记载收款人名称、金额,背书不记载被背书人名称;有的属于记载方式不正确,如背书人不按规定签章,被背书人名称未记载在规定位置;承兑人对空白或记载不完全的汇票也进行承兑等,由此造成大量的票据纠纷案件。

  第二,制定票据法是为了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立法前,由于票据行为不规范和票据法的缺位;因而不能有效地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如:商业汇票的承兑人往往在票据承兑或到期时以种种理由宣布票据无效,拒绝向收款人付款,严重损害了收款人的利益;司法部门对案件中涉及的已转让给善意持票人的票据,有的采取冻结或宣告无效等手段,也损害了合法持票人的权益;票据诈骗案件多有发生,如通过签发空头支票骗取商品和资金等,严重地损害了商品和资金所有人的利益。票据法的制定,不仅规范了票据行为,而且使这种规范具有普遍性、强制性和权威性,从而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第三,制定票据法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由于票据是市场交换中不可缺少的支付工具、信用工具、汇兑工具和银行主要的结算工具,并广泛地应用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其他国际经济活动。因此,票据行为是否有序,会影响到我国金融体制的健康发展,影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影响到我国经济方面的对外开放。票据法出台前,我国就大量出现了票据行为违章无序现象,票据犯罪也不断发生,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秩序。要使票据行为有序进行,就必须通过法律予以严格规范,所以,制定票据法,有利于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找法小编为您推荐更多相关的知识文章:

延伸阅读
  1. 意识自治原则的排除
  2. 汇票的基本当事人是什么意思
  3. 票据诉讼的举证责任是由原告承担吗
  4. 汇票的三个基本当事人包括哪些
  5. 关于本票上的相对记载事项具体有哪些

票据法其它知识热门知识

  1. 票据背书的追索权
  2. 承兑汇票中最后持票人的确认问题
  3. 虚开增值税发票的法律责任
  4. 不开发票的行为应该怎样处罚
  5. 票据质押的法律要素
  6. 汇票的付款人与承兑人的概念是什么
  7. 汇票转让的法律解释和具体流程
票据法其它知识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