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 更新时间:2023-07-18
任意解除权是指当事人不需要以对方违约为理由而主张解约的权利。它不以当事人违约为前提,而完全按照一方当事人自己的意愿而单独解除合同。然而,任意解除权应受到法律明确规定,当事人不能在合同中自由约定。
根据一般认为,《民法典》规定了某些合同中双方的任意解除权。例如,不定期租赁合同规定了双方的任意解除权;承揽合同规定了定作人的任意解除权;货运合同规定了托运人的任意解除权;委托合同规定了双方的任意解除权。然而,需要明确的是,任意解除权只能是法定的。
合同双方当事人不能在一份设立权利义务的合同中同时约定任意一方可不附任何条件的解除合同,因为这违背了订立合同的根本目的。
订立合同是一种法律行为,具有明确的订立目的性。根据《民法典》规定,合同是平等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民事主体订立合同的目的是为了追求预期的目标,即在当事人之间引起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
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产生是指在当事人之间形成某种法律关系,从而具体享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变更是指当事人通过订立合同使原有的合同关系在内容上发生变化。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消灭或终止是指当事人通过订立合同,旨在消灭原有的合同关系。
根据《民法典》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合同。因此,允许当事人在合同中随意约定任意解除权将对交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造成严重影响,破坏订立合同的初衷,对经济秩序造成毁灭性打击。
一般情况下,双方当事人订立的合同不能随意解除,需要受到合同权利义务内容的约束。然而,如果满足法定或约定的解除合同情形,可以解除合同。需要注意的是,我国的合同可以约定任意解除权的情形是法律法规中具体规定的,因此我们应及时注意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