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合同后当事人的救济措施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终止 > 合同解除法律知识

解除合同后当事人的救济措施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4-12

 
382522
解除合同是生活中比较正常的情况,但是在解除合同之后对于当事人来说如果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那么此事需要怎么来进行救济呢?这需要当事人有这方面的相关了解,才能处理好。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提起确认之诉

根据合同法第九十六条的规定,当事人对解除合同的行为有异议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提起确认之诉,以请求确认解除合同的效力。这一救济措施是权利不得滥用原则在合同法上的具体运用。

二、异议的理由

当事人提出异议的理由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解除条件未成就:合同约定的解除条件或法定解除条件并未实现。2. 解除合同不必要:尽管解除条件已经成就,但解除合同并非必要。3. 解除程序违法:解除合同的程序违反了法律规定。

三、审理确认解除合同的效力

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在审理确认解除合同的效力的案件时,将重点考虑上述三个方面的情况。具体审理内容包括:1. 解除条件的成就:审查约定的解除条件或法定解除条件是否已经实现。2. 解除合同的必要性:评估解除合同的必要性,考虑是否可以继续履行合同,以及合同目的是否能够完全实现。3. 解除程序的合法性:审查解除权人行使解除权的程序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根据以上审理结果,如果上述三个方面同时满足,解除权人解除合同的行为将被认定有效,合同自解除通知到达对方时即已解除。如果上述三个方面不同时满足,解除权人解除合同的行为将被认定无效,不会产生解除合同的法律后果,合同将继续有效。

解除合同应注意的问题

一、长效合同缺乏解除条件约定

对于履行期限较长的合同,合同履行期内可能发生各种情况,其中一些情况可能会改变合同订立的基础。由于我国合同法没有规定"情事变更原则",因此在发生相应事件时,缺乏法定的变更或解除合同的规定会损害当事人的利益。因此,对于长效合同缺乏解除条件的约定,应当引起法律风险的重视。

二、合同解除通知义务的履行

当事人约定一方可以根据合同约定的条件或法定解除条件解除合同时,解除与否仍然是当事人的权利,解除权人必须通知对方。这种通知在达到对方当事人时产生解除合同的效力。然而,当事人未正确履行通知义务同样会造成法律风险。

三、合同解除后续事项的约定

合同解除并不意味着一切都已经解决。通常情况下,合同解除后仍需要就后续事项进行明确约定。由于解除情况各异,因此需要特别注意在解除协议时对后续事项进行详细约定。
延伸阅读
  1. 单方解除合同的注意事项
  2. 合同解除方式的分类
  3. 加盟经营快递未果,能解除合同吗
  4. 单方面解除涉外经济合同的法律规定
  5. 建筑工程合同纠纷包括哪些纠纷

合同终止热门知识

  1. 提存的法律要求
  2. 合同解除的溯及力问题
  3. 提存债务怎么清偿?解读法院要求的步骤与措施?
  4. 提存后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5. 出卖人可以拒绝未支付货款的买受人提取被提存的货物吗2024
  6. 承运人提存货物有什么规定
  7. 合同提存期限有多长时间
合同终止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建筑装饰工程设计合同范本
  2. 笋干购销合同范本
  3. 空调销售合同范本
  4. 撤销合同起诉状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