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 更新时间:2023-06-19
根据法律规定,私人签订的协议只有在满足以下四个条件时才具有法律效力:
协议签订双方必须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即能够独立进行合法的民事行为。
协议签订必须是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即双方自愿且真实地达成协议。
协议签订不得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规定。
协议签订不得违背公序良俗,不得损害他人合法权益和国家社会利益。
当事人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其他形式订立合同。书面形式可以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也视为书面形式。
总的来说,协议的成立与有效性与有无公证人无关,而与签订主体、签订程序和协议内容本身有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的规定,当合同效力被确认为无效时,已经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对于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财产,应当进行折价补偿。
如果合同无效是由一方的过错导致的,该方需要赔偿对方相应的损失。如果双方都有过错,各自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六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的效力,即合同的某些部分无效并不会影响其他部分的有效性。
因此,当合同被认定为无效时,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应当返还已取得的财产,对于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财产应进行折价补偿。同时,有过错的一方还需要承担相应的过错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