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5-04-27
1. 依法成立的合同,在原则上自成立时生效。
2. 根据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需要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合同,在办理完相关手续后生效。在法院审理案件过程中,如果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当事人仍未办理批准手续,或者仍未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合同未生效。
对于需要办理登记手续的合同,如果法律、行政法规未规定登记后生效,则当事人未办理登记手续不影响合同的效力,但合同标的物的所有权及其他物权不能转移。根据《物权法》的规定,抵押合同和商品房买卖合同都属于这类合同,即未登记不影响合同的生效,但会影响物权的成立或转移。
3. 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附上条件或期限来确定合同的效力。附有生效条件的合同,在条件成就时生效。附有解除条件的合同,在条件成就时失效。如果当事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视为条件已成就;如果当事人不正当地促成条件成就,视为条件未成就。附有生效期限的合同,在期限届至时生效。附有终止期限的合同,在期限届满时失效。
1. 一般规定:合同在承诺生效时成立。
2. 合同书形式的合同成立时间:根据合同法第32条的规定,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时,合同在双方当事人签字或盖章时成立。如果双方当事人的签字或盖章时间不一致,合同在最后签字或盖章时成立。
3. 确认书形式的合同成立时间:根据合同法第33条的规定,当事人采用信件、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时,可以在合同成立之前要求签订确认书。合同在签订确认书时成立。在这种情况下,确认书具有最终承诺的意义。
4. 合同的实际成立:根据合同法第36条的规定,如果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但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而一方已经履行了主要义务,并且对方接受了履行,那么该合同成立。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根据实际履行合同义务的行为来推定当事人已经形成了合意和合同关系。当事人一方不得以未采取书面形式或未签字盖章为由否认合同关系的实际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