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5-01
分居协议是一种合同,只要符合自愿合法原则,就具备法律效力。一般来说,分居协议涉及孩子的临时抚养、财产占有和处分、分居期限以及离婚时财产分割等内容。
目前,公证部门一般不予公证分居协议。为了避免日后的争议,可以委托律师起草和鉴证分居协议。
分居协议是指夫妻双方在不解除婚姻关系的前提下,就终止夫妻同居义务达成的书面协议。在英美国家,分居协议的效力被广泛承认,夫妻双方可以在律师的帮助下就婚姻财产和其他财产的划分、婚姻债务的偿还等达成协议,并经法院批准。同时,还需要决定家庭住址、保险范围、养老计划、退休计划、纳税计划以及解除婚姻关系相关的其他问题。分居协议在我国婚姻家庭法律事务中也越来越常见。
根据我国婚姻法,夫妻之间有相互扶养的义务。由于夫妻分居并未解除婚姻关系,因此夫妻关系依然存在,法律规定夫妻间仍需履行扶养义务。
在撰写分居协议时,需要注意以下内容:
(1) 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特别是要明确分居期间夫妻双方不再有义务与其丈夫或妻子同居。
(2) 协议中要说明子女由谁抚养,抚养费如何承担以及探望权如何行使。
(3) 可以约定分居期间的财产分割,如果没有约定或无法达成协议,则仍视为夫妻共同财产。双方如果同意,可以规定分居期间双方不再享有家事代理权(但无法对抗善意第三人),一方违反约定则需赔偿另一方的损失。双方还可以约定分居期间因一方产生的债务视为个人债务(同样无法对抗善意第三人),一方违反约定则需赔偿另一方的损失。
(4) 分居的期限应在三个月至两年之间,期限届满后,如果一方认为感情无法复合并要求离婚,可以协议离婚或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5) 分居的终止。分居协议可以通过当事人双方的协议终止,但应制作书面协议或办理公证。
(6) 在实践中,几乎所有公证处都不将分居协议列入民事协议公证的范围。如果公证处拒绝受理,当事人可以选择找当地律师事务所的律师见证,或者寻求邻居、同事的见证,或者只需双方同时签字认可,而不必公证或见证。
分居协议具有合同的性质,一般受到《合同法》的调整。只要分居协议的内容不违反合同法和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我们认为该协议具备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