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合同出借人根本违约是怎么认定的?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债的担保 > 担保方式法律知识

借款合同出借人根本违约是怎么认定的?

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3-01-10

 
264291
导读:合同根本违约的认定是指合同一方当事人存在违约的行为,导致合同不能实现的时候,另一方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的制度。根本违约是为了鼓励交易,实现合同的最大价值。如果放任其中当事人违约,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根本违约制度的目的和意义

根本违约制度的设立旨在鼓励交易并最大限度地实现合同的社会价值。该制度允许受到违约行为影响无法实现合同目的的一方当事人解除合同。如果当事人在另一方违约时可以随意解除合同,无论违约是否造成严重后果,将违背鼓励交易原则,也不利于经济关系的稳定。

根本违约的判定标准

合同法规定了根本违约的判定标准为“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具体何为“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属于法官自由裁量的范围。然而,司法中的自由裁量并非让法官凭借个人思维进行裁决,而应遵循一定的法律方法,追溯立法的原意。因此,在判定是否构成根本违约时,法官应从根本违约制度的立法价值出发,对当事人的行为进行合理分析。

一、合同的关键因素

合同的不当履行部分涉及实现合同利益的关键因素。对于一个合同来说,关键因素包括时间(期限)、地点、标的物情况、特定的身份要求等。不同合同的关键因素作用不同。如果特定因素对权利人而言是实现合同利益的关键且不可替代的,那么可以认定其为合同的关键因素。只有违约行为涉及实现合同的关键因素,才能构成根本违约。

二、社会财富损失的权衡

在无法判定是否违反合同关键因素的情况下,如果继续履行合同导致的社会财富损失小于解除合同所引起的社会财富损失,则不宜认定为根本违约。合同从当事人角度看,旨在实现特定经济目的,而从社会角度看,则是为了优化资源配置。因此,对于特定合同的违约是否适用根本违约制裁,主要取决于实现合同利益的关键因素是否被违反。在无法判断时,应从是否有利于实现社会利益最大化来判断是否构成根本违约。如果解除合同给违约方造成的损失远大于非违约方解除合同所能获得的利益,就不应认定合同构成根本违约,而应继续履行,并由违约方向非违约方进行赔偿,以实现合同的最大效益。当然,这种处理方法仅适用于无法确定合同关键因素是否被违反的情况。

违约责任的承担

根据合同法规定,只要合同当事人存在违约行为,合同将终止,并由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具体责任承担方式取决于合同约定。根本违约的认定旨在确保合同能够顺利进行和完成。

延伸阅读
  1. 刑民交叉的理解与适用
  2. 担保合同的定义和作用
  3. 借款过程中约定的劳务费是否能认定为借款利息
  4. 校园贷不还法院受理与恶意欠款
  5. 非法集资担保的法律效力

债的担保热门知识

  1. 代位权的债权归属和行使条件
  2. 先履行抗辩权的适用范围
  3. 抗辩权的定义
  4. 一、主债务人进入破产抵押人的追偿权
  5. 债务纠纷证据的种类及重要性
  6. 行使代位权的诉讼费用谁来承担
  7. 成立债权人代位权的条件有哪些
债的担保知识导航

民间借贷解决方案

  1. 非法经营罪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抵押担保
  4.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5. 债务人不按约定使用借款引起的纠纷
  6. 借款因无书面合同(欠条)引起的纠纷
  7. 金融借款纠纷

债权债务合同下载

  1. 民间借贷还款协议书范本
  2. 公司还款协议书范本
  3. 房地产抵押合同范本
  4. 担保借条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