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纠纷审判流程是什么?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审判程序 > 第一审普通程序法律知识

物业纠纷审判流程是什么?

点击数:63 更新时间:2023-08-12

 
263472
导读:物业纠纷审判流程是首先需要进行起诉,也就是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交民事起诉状,之后就是立案受理之后,如果确实是符合条件的话,就会开庭排期,并且对于案件来进行审理,最后就是按照法律当中的规定还有事实来进行判决。

物业纠纷的审判流程

物业纠纷的审判流程包括起诉、立案审查、排期开庭、开庭审理和宣判。

1. 起诉

起诉是指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庭递交诉状。

2. 立案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的案件,法院通知当事人在7日内交纳诉讼费,交费后立案;不符合立案条件的案件,裁定不予受理。如果对裁定驳回起诉不服,当事人可以在10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立案后,法院在5日内将起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在15日内进行答辩,并进行证据交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法院可以做出财产保全裁定,并立即开始执行。

3. 排期开庭

法院提前3日通知当事人开庭时间、地点和承办人。对于公开审理的案件,法院会提前3日进行公告。

4. 开庭审理

开庭审理包括宣布开庭、核对当事人身份、宣布合议庭成员、告知当事人权利义务以及询问是否申请回避。

在法庭调查阶段,当事人陈述案件事实。

举证质证阶段,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双方当事人就证据材料发表意见。

在法庭辩论阶段,各方当事人就有争议的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辩驳和论证。

在法庭调解阶段,双方当事人在法庭主持下协商解决纠纷。如果达成调解协议,制作调解书,双方当事人签收后生效,当事人履行调解书内容或申请执行。如果未达成调解协议,合议庭会作出裁决(宣判)。

5. 宣判

如果当事人同意判决,他们会自动履行裁判文书确定的义务或向法院申请执行。如果当事人不同意判决,需要根据情况分别提出上诉或裁定。

物业纠纷的解决方式

物业纠纷可以通过第三人调解、仲裁、投诉或提起诉讼来解决。

1. 第三人调解

业主与物业管理公司可以将纠纷提交给第三人进行调解,促成双方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达成调解协议。调解可以由民间调解、行政调解或司法调解来进行。

2. 仲裁

业主与物业管理公司可以根据物业管理公司中的仲裁条款或自愿订立的仲裁协议,将纠纷提交给有管理权的仲裁机构进行裁决。

3. 投诉

业主可以根据《物业管理条例》的规定,向地方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投诉物业管理公司。

4. 提起诉讼

如果以上方式无法解决纠纷,业主可以将纠纷诉至法院,请求法院依法行使审判权以解决纠纷。

5. 更换物业公司

如果以上方式都不能解决纠纷,业主可以选择更换物业管理公司。根据《物业管理条例》的规定,业主有权选聘、解聘物业服务企业。

作为小区的真正主人,业主有权重新选择物业管理公司为其提供物业管理服务。

根据我国购房程序,购房人与开发商签订购房合同时,会有关于物业管理的条款。购房者需要接受开发商选聘的物业管理公司所签订的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的约束,并接受其物业管理服务。因此,许多物业管理公司通常主张业主无权更换物业管理公司。

然而,《物业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业主有权选聘、解聘物业服务企业。选聘和解聘物业服务企业需要经过占建筑总面积过半数的业主同意。因此,广大业主作为小区的真正主人,有权重新选择物业管理公司为其提供物业管理服务。

物业纠纷诉讼流程的解释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对物业纠纷诉讼流程并不清楚。当发生物业纠纷需要向人民法院起诉时,通常的程序是起诉、受理、开庭审理和宣判。

首先,当事人需要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庭递交诉状进行起诉。

然后,法院会对案件进行立案审查。如果符合立案条件,法院会通知当事人交纳诉讼费,并立案。如果不符合立案条件,法院会裁定不予受理。如果对裁定不服,当事人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立案后,法院会通知对方当事人进行答辩,并进行证据交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法院可以做出财产保全裁定,并立即开始执行。

排期开庭是指法院提前通知当事人开庭时间、地点和承办人。对于公开审理的案件,法院会提前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包括宣布开庭、核对当事人身份、宣布合议庭成员、告知当事人权利义务以及询问是否申请回避。

在开庭审理过程中,当事人会陈述案件事实。然后进行举证质证,包括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双方当事人可以就证据材料发表意见。接下来是法庭辩论,各方当事人就有争议的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辩驳和论证。在法庭调解阶段,法庭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纠纷。如果达成调解协议,制作调解书,双方当事人签收后生效,当事人履行调解书内容或申请执行。如果未达成调解协议,合议庭会作出裁决(宣判)。

最后是宣判阶段。如果当事人同意判决,他们会自动履行裁判文书确定的义务或向法院申请执行。如果当事人不同意判决,需要根据情况分别提出上诉或裁定。

延伸阅读
  1. 如何向最高人民检察院申请再审抗诉
  2. 寻衅滋事公安侦查阶段的取保候审程序及时限
  3. 离婚调解书的生效时间
  4. 刑事案件上二审的流程
  5. 建筑工程合同纠纷怎么起诉

审判程序热门知识

  1. 特别程序的适用范围与特定性
  2. 特别程序的定义和适用范围
  3. 证据的特性及其意义
  4. 简易程序的意义和价值
  5. 法院申请支付令:步骤及要求?
  6. 离婚财产二审一般应该怎样处理?
  7. 有民事判决可申请支付令吗
审判程序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