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里间发生纠纷物业不处理纠纷怎么办
点击数:39 更新时间:2023-07-28
导读:邻里之间发生纠纷以后,物业公司本身就没有义务处理邻里纠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物业公司的义务是,采用合理的措施保障业主的人身、财产安全,对物业服务范围内业主共有的部分进行维修,养护,绿化,清洁等。
邻里纠纷处理责任与法律途径
在邻里间发生纠纷时,物业公司并没有义务处理纠纷。然而,若无法通过协商解决邻里纠纷,当事人可以选择向法院起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
物业服务区域内违法行为的处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于物业服务区域内违反治安、环保、消防等法律法规的行为,物业服务人员有责任及时采取合理措施制止,并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协助处理。
起诉邻里纠纷的条件
要向法院起诉邻里纠纷,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 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 被告身份明确;
- 具备明确的诉讼请求和相关事实、理由;
- 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管辖。
邻里纠纷的诉讼流程
以下是邻里纠纷的一般诉讼流程:
- 起诉:向具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庭递交诉状。
- 立案审查:符合立案条件后,法院通知当事人在7日内交纳诉讼费用,交费后立案;若不符合立案条件,法院裁定不予受理,驳回起诉。若对驳回起诉裁定不服,可在10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 起诉受理后:法院在5日内将起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有15日内进行答辩。
- 排期开庭:提前3日通知当事人开庭时间、地点和承办人。对于公开审理的案件,提前3日进行公告。
- 开庭审理:宣布开庭,核对当事人身份,宣布合议庭成员,告知当事人相关权利义务,询问是否申请回避。
- 达成调解协议:制作调解书,双方当事人签收后生效。当事人履行调解书内容或申请执行,向法院告诉庭提出再审申请。
- 未达成调解协议:合议庭合议作出裁决(宣判)。若当事人同意判决,应自动履行裁判文书确定的义务或向法院告诉庭提出执行申请。若不同意裁判,应在裁定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或在判决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综上所述,一般情况下,业主不能仅因物业公司未及时处理邻里纠纷而追究其违约责任。然而,在邻里纠纷引起的争议中,若当事人侵占楼道共有部分并将其私自占为己有,业主仍可向物业公司投诉。因此,了解邻里纠纷处理责任和法律途径对维护业主权益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