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3-06-29
融资性售后回购是指在销售商品的同时,签订回购协议,约定在未来特定时间以约定价格将商品购回的一种交易方式。该交易形式将销售与回购结合,旨在满足卖方的融资需求,并确保商品的所有权最终回归卖方。
融资性售后回购协议通常包括以下要素: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融资性售后回购业务在会计处理上被视作融资活动,而不是销售收入。在通常情况下,商品的所有权、风险和报酬并未从销售方转移到购货方,因此不能确认相关的销售商品收入。根据“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会计处理将融资性售后回购视同融资。
售后租回交易是指卖主将一项资产出售后,再从买主租回该资产的一种交易方式。与之相比,售后回购交易是指卖方在销售商品的同时,与购货方签订合同,约定日后按照合同条款将售出的商品重新买回。
售后租回交易一般涉及固定资产的出售,而售后回购交易更多涉及流动资产,如库存商品、原材料等。由于交易资产的性质不同,两种交易方式的账务处理也不相同。售后租回交易的售价与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单独设置“递延收益”科目核算。
售后租回交易中,售价和租金是相互关联的,是一揽子方式谈判的,是一并计算的。而售后回购交易中,回购价的确定与销售价无关,可以在购回协议中明确规定,也可以根据回购当日的市场价确定。
售后租回交易在谈判时可以确定资产所有权的最终归属,如果被认定为融资租赁,资产所有权最终归属于出售方;如果被认定为经营租赁,资产所有权则不会发生转移,仍归买方所有。而售后回购交易中,商品的最终所有权不会转移,仍然归卖方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