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3-02-23
根据我国《婚姻法》第38条的规定,离婚后,未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享有探望子女的权利,而另一方则有协助的义务。具体行使探望权的方式和时间应由当事人协商确定,如果协商不成,则由人民法院作出判决。如果父或母的探望行为对子女身心健康不利,人民法院可以依法中止探望权利,待中止事由消失后,应恢复探望权利。
幼儿在零至三周岁阶段,身体、智力等方面受环境影响较大,无生活自理能力。因此,采用逗留性探望方式可能会导致幼儿的身心健康受到影响。因此,在该年龄段,适用探望性探望方式较为适宜。
儿童在三至十周岁阶段,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增强,因此,探望性探望和逗留性探望的方式均可适用。然而,由于这个阶段的儿童缺乏辨别和控制能力,在探望问题上很难表达真实意愿,容易受他人观点的影响。因此,在确定探视方式时,无需征求被探望子女的意见。
子女的抚养权应归属于对孩子有利的一方。如果未获得抚养权的一方希望在行使探视权时接走孩子,需要与有抚养权的一方进行协商。如果对方同意接走孩子,则可以在行使探视权时接走孩子。如果对方不同意,可以通过法律申请的方式,申请调解,并由法院作出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