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2-09-20
根据我国《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公民在请求国家赔偿时需要遵循以下程序:
公民在请求国家赔偿前,一般需要先向侵权的行政机关提出赔偿申请。公民应当以书面形式清楚地陈述侵权事实和要求赔偿的理由,并提供相关证据。侵权行政机关应在规定的期限内作出是否赔偿的决定。
如果侵权的行政机关未在规定期限内作出赔偿决定,公民可以在期限届满之日起三个月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诉讼中,公民可以要求法院判决赔偿,并对赔偿的方式、项目、数额提出异议。
根据《国家赔偿法》第十四条的规定,赔偿请求人在赔偿义务机关作出赔偿或不予赔偿决定之日起三个月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赔偿请求人对赔偿的方式、项目、数额有异议,或者赔偿义务机关作出不予赔偿决定,同样可以在三个月内向法院提起诉讼。
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国家赔偿义务机关的确定涉及以下几种情形:
如果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侵犯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那么该行政机关将成为赔偿义务机关。
如果两个以上行政机关共同行使职权时侵犯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那么这些共同行使行政职权的行政机关将共同成为赔偿义务机关。
如果在行使授予的行政权力时,由法律或法规授权的组织侵犯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那么该被授权的组织将成为赔偿义务机关。
如果在行使受行政机关委托的行政权力时,受委托的组织或个人侵犯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那么委托的行政机关将成为赔偿义务机关。
如果赔偿机关被撤销,但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将成为赔偿义务机关。如果没有行使职权的行政机关,那么撤销赔偿机关的行政机关将成为赔偿义务机关。
如果经复议机关复议后,最初造成侵权行为的行政机关将成为赔偿义务机关。但如果复议决定加重了损害,复议机关需要对加重的部分履行赔偿义务。
以上是关于公民请求国家赔偿的诉讼程序和国家赔偿义务机关的相关规定。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可以点击下方按钮咨询,或者到手心律师网咨询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