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2-07-19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一审民事案件的审理期限为六个月。
根据法律规定,如果出现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审理期限,需要由本院院长批准,并可延长六个月;如果仍需延长,需报请上一级法院批准。
当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认为本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时,应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同级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裁定的抗诉,应通过第一审人民法院提交抗诉书,并将抗诉书副本连同案件材料报送上一级人民检察院。
第一审人民法院应在抗诉期满后3日内将抗诉书连同案卷、证据移送上一级人民法院,并将抗诉书副本送交当事人。
上一级人民检察院认为抗诉正确的,应支持抗诉;认为抗诉不当的,应向同级人民法院撤回抗诉,并通知下级人民检察院。
如果下级人民检察院认为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撤回抗诉不当,可以提请复议。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应当复议,并将复议结果通知下级人民检察院。
在上诉、抗诉期限内,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发现下级人民检察院应当提出抗诉而未提出的案件,可以指令下级人民检察院依法提出抗诉。
如果人民检察院在抗诉期限内撤回抗诉,第一审人民法院不再移送案件;如果在抗诉期满后第二审人民法院宣告裁判前撤回抗诉,第二审人民法院可以裁定准许,并通知第一审人民法院和当事人。
如果在上诉、抗诉期满前撤回上诉、抗诉,第一审判决、裁定在上诉、抗诉期满之日起生效。如果在上诉、抗诉期满后要求撤回上诉、抗诉,第二审人民法院裁定准许的,第一审判决、裁定应从第二审裁定书送达上诉人或抗诉机关之日起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