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3-02-10
强迫劳动罪的主体为用人单位,即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并形成劳动关系的单位。
强迫劳动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于直接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违反劳动管理法规会产生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危害后果,但仍以暴力、威胁或者限制人身自由的方法强迫他人劳动。
强迫劳动罪侵犯的是复杂客体,既侵犯劳动者的人身自由,又侵犯国家劳动管理制度。劳动者作为公民其人身自由受到宪法保护。国家劳动管理制度主要指《劳动法》及其系列配套规章的规定,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强迫劳动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劳动管理法规,以暴力、威胁或者限制人身自由的方法强迫他人劳动,并且情节严重。
强迫劳动罪的法律依据是《刑法》第二百四十四条。根据该条款规定,以暴力、威胁或者限制人身自由的方法强迫他人劳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实践中,如果行为人在强迫职工劳动的同时,还实施了其他故意犯罪行为,如故意伤害、侮辱等,应对行为人实行数罪并罚。此外,如果行为人以强迫劳动为目的,导致职工因人身自由受到限制而自杀,并且行为人对此结果有过失,应根据《刑法》第232条的情节较重的过失致人死亡罪进行定罪处罚。这种情形可视为强迫劳动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想象竞合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