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2-07-20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对于合同中约定的违约金,一般认为其金额不应超过实际损失额的百分之三十。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的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如果约定的违约金低于实际造成的损失,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如果约定的违约金过高于实际造成的损失,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
当事人迟延履行约定的违约金时,违约方在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履行其债务。
在合同中约定违约金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可以以合同总额或其他一定数额为基准,确定一定的比例作为违约金;
2) 可以根据对方逾期履行义务的时间,按照定期固定数额或比例的方式连续计算违约金。
如果约定的违约金过高于实际造成的损失,违约方可以要求法院适当降低违约金支付比例。
如果由于违约金的约定比例过低,导致无法弥补守约方的实际损失,守约方可以要求增加违约金的数额,或单独提出要求赔偿损失。
由于违约金的增减与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有很大关系,法律规定当事人主张约定的违约金过高请求适当减少时,法院应以实际损失为基础,综合考虑合同的履行情况、当事人的过错程度以及预期利益等因素,依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进行衡量,并作出裁决。
除了约定违约金外,合同中往往还会约定一定数额的定金(不超过合同总价的20%)。
如果一方违约,守约方可以要求违约方承担定金责任,根据法律规定,在合同正常履行时,定金应抵作价款或收回。
如果给付定金的一方违约不履行约定的债务,无权要求返还定金;如果收受定金的一方违约不履行约定的债务,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相对于违约金而言,定金在签约时一般已经实际支付,因此,以定金罚则来追究违约责任,具有明确、简便易行的优势。
在同时约定违约金和定金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一种方式行使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