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3 更新时间:2022-05-18
当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督促用人单位提供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等资料时,如果用人单位仍不提供或提供不全,根据以下情形进行诊断:
职业病诊断机构应结合劳动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以及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参考劳动者自述、工友旁证资料以及卫生健康等有关部门提供的日常监督检查信息等,作出职业病诊断结论。
对于作出无职业病诊断结论的病人,可以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结果,作出疾病的诊断,并提出相关医学意见或建议。
根据《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第二十八条
职工患上职业病后,应该如何进行维权呢?职业病必须是列在《职业病目录》中,并且有明确的职业相关关系。只有按照职业病诊断标准,由法定职业病诊断机构明确诊断的疾病才能被认定为职业病。因此,在工作中得到的疾病不一定是职业病,而在《职业病目录》中的疾病也不一定是职业病。
如果劳动者怀疑自己所得的疾病为职业病,应及时到当地卫生部门批准的职业病诊断机构进行职业病诊断。如果对诊断结论有异议,可以在30日内向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职业病诊断鉴定。如果鉴定后仍然有异议,可以在15日内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再鉴定。
职业病的诊断和鉴定遵循《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的规定。如果诊断为职业病,劳动者应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申请伤残等级,并与所在单位联系,依法享有职业病治疗、康复以及赔偿等待遇。如果用人单位不履行赔偿义务,劳动者可以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投诉,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