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2-05-07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建设工程承包合同违约金的上限不得超过实际造成的损失的百分之三十。如果当事人约定的违约金数额超过该比例,当事人可以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根据实际损失予以减少。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
【违约金】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适当减少。
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
在合同终止过程中,合同违约的情形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预期违约:指在合同履行期限到来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义务。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义务的,对方可以在履行期满之前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预期违约可分为明示违约和默示违约两种形式,守约方有选择权,可以积极要求赔偿,也可以消极等待。
2. 不履行:指当事人根本未履行任何合同义务的违约情形。不履行的原因可能是当事人虽然能够履行但拒绝履行,也可能是当事人不能履行债务。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或拒绝履行债务,债权人可以解除合同,并追究债务人的违约责任。
3. 迟延履行:指合同履行期限届满而未履行债务。迟延履行包括债务人迟延履行和债权人迟延履行。债务人迟延履行是指合同履行期限届满或在合同未定履行期限时,在债权人指定的合理期限届满时,债务人未履行债务。债权人迟延履行表现为债权人对于债务人的履行应当接受而无正当理由拒不接受,即迟延接受履行。
4. 不适当履行:指虽有履行但履行质量不符合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的违约情形。不适当履行包括瑕疵履行和加害给付两种情形。瑕疵履行是指一般所谓的履行质量不合格的违约情形。加害给付是指债务人因交付的标的物的缺陷而造成他人的人身或财产损害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