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4 更新时间:2022-06-09
劳动仲裁和法院诉讼的最根本区别在于它们的顺序不同。劳动仲裁先行,法院起诉后行。如果想要向法院起诉,必须先经过劳动仲裁部门的仲裁,然后才能提起诉讼。
劳动仲裁是根据我国劳动法规定的程序,由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对当事人的申请进行判断。这个判断是相对公正客观的。当事人可以不服这个判断,在仲裁之后仍然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做出最终判决。
在一般情况下,经过劳动仲裁并获得仲裁结果后,问题已经解决。因为仲裁机关的判断相对权威。但是如果没有经过劳动仲裁,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是不合理的,因为这会浪费解决问题的资源。为了提高效率,各部门应各司其职。因此,一般情况下不建议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规定,发生劳动争议的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劳动关系确认和劳动合同具体内容的确认,如果双方未达成共识,可以向劳动部门提起劳动仲裁。仲裁员会对合同的有效性、双方主体是否合格等进行判断,以确定劳动关系是否存在。
在劳动合同的订立和后续过程中可能出现问题。如果解除合同是双方违约行为造成的,就需要提起赔偿。赔偿数额和标准可能存在分歧,此时需要仲裁机关介入,确定赔偿数额和标准。
仲裁机关做出仲裁决定后,被判定有义务的一方应履行义务。如果认为仲裁不公正,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但在向法院提起诉讼时,必须提交之前仲裁部门发布的仲裁报告作为参考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