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 更新时间:2023-06-2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骗取金融票证罪的刑罚标准如下:
犯罪行为属于骗取金融票证罪的,一般会被判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如果犯罪行为给银行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的,将会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并且需要支付相应的罚金。
单位犯罪的情况下,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相同的规定进行处罚。
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行为,涉嫌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立案追诉:
1. 以欺骗手段取得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
2. 以欺骗手段取得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给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的。
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多次以欺骗手段取得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的。
4. 其他给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情形。
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的构成要件包括:
国家的金融管理秩序和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的安全。其中,“银行”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和各类商业银行,“其他金融机构”指除银行以外的各种开展金融业务的机构,如证券、保险、期货、外汇、融资租赁、信托投资公司等。这里的“安全”指的是骗贷行为使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这些资产与正常贷款相比处于相对不安全状态,不利于银行的风险防范。
在向银行申办贷款的过程中采取了欺骗手段。只要行为人在申请贷款的过程中有虚构事实、掩盖真相的情节,或者在申请贷款过程中提供了假证明、假材料,或者不如实填写贷款资金真实用途以骗得贷款的顺利审批,都属于“欺骗手段”。
通常是贷款人,但若担保人、银行职员等帮助贷款人出谋划策,掩盖真相、提供虚假材料等的,也可能构成本罪的共犯。
主观上应该具有故意,即积极采取欺骗手段,追求获得贷款归贷款人使用的目的。如果贷款人主观上有将贷款占为己有,不再归还的目的,则应当构成贷款诈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