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订管辖协议后当事人住所地变更的怎样确定管辖权
点击数:22 更新时间:2022-04-18
管辖协议约定由一方当事人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协议签订后当事人住所地变更的,由签订管辖协议时的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关于签订管辖协议后当事人住所地变更的怎样确定管辖权的问题,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你详细解答。
一、签订管辖协议后当事人住所地变更的管辖权确定
1、管辖协议的约定
根据管辖协议的约定,一方当事人住所地人民法院具有管辖权。如果在签订管辖协议后,当事人的住所地发生变更,仍由签订协议时的住所地人民法院保持管辖权,但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
2、法律依据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的规定,确定管辖权的原则是根据当事人的住所地进行判断。
二、协议管辖的条件
1、案件类型
当事人协议管辖适用于合同或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案件。
2、书面协议选择管辖
当事人必须通过书面协议选择管辖,这包括书面合同中的协议管辖条款,也可以采用信件和数据电文等形式来表达当事人双方协议选择管辖法院的意思表示。口头协议是无效的。
3、管辖范围
当事人协议选择管辖法院的范围包括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如果当事人选择与合同没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该协议将被视为无效。合同签订地是指在书面合同上签字和盖章的地点,而标的物所在地是指标的物存放的地点。
4、不得违反民事诉讼法规定
协议管辖不得违反民事诉讼法关于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
目前,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一些地方法院对合同及其他财产权益纠纷案件进行抢管辖,即使不属于自己的管辖范围。根据原告就被告原则,如果由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原告可能会担心地方保护主义的问题;如果由原告住所地法院管辖,被告可能会担心地方保护主义的问题。为了解决这种地方保护主义的情况,并避免因管辖权争议而延误解决纠纷的进程,规定了协议选择管辖的原则。协议选择管辖的规定必须遵守民事诉讼法中关于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