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2-01-18
敲诈勒索罪和抢劫罪之间存在着威胁方式、威胁时间和犯罪内容等方面的区别。
抢劫罪的威胁是在被害人面前直接发出的,而敲诈勒索罪的威胁可以通过当面、书信、电话或第三者转达等方式。
抢劫罪的威胁表现为扬言如果不交出财物,就会立即实施威胁的内容。而敲诈勒索罪的威胁通常是如果不答应要求,将在以后某个时间实现威胁的内容。
抢劫罪的威胁主要是以杀害、伤害等侵害人身为手段。而敲诈勒索罪的威胁内容则更加广泛,包括对人身的加害行为、毁坏财物、名誉等。
抢劫罪是在实施威胁的同时当场取得财物,而敲诈勒索罪可以在当场或事后取得财物。
综上所述,这两种犯罪中的威胁方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如果案件事实符合抢劫罪的特点,即符合上述抢劫威胁的各个特点,应当以抢劫罪论处。如果其中有一条不符合,则应以敲诈勒索罪论处。
敲诈勒索罪的行为方式只有两种:威胁和胁迫。威胁通常是指抓住被害人的某些把柄或者制造某种迫使其交付财物的借口,例如揭发贪污、盗窃等违法犯罪事实或者生活作风腐败等。一般来说,威胁和要挟的内容不具有当场、当时性。然而,行为人取得财物可以是当场、当时,也可以是在限定的时间和地点。
如果行为人为了迫使被害人在日后某个时间和地点交付财物,同时当场对被害人使用了暴力,那么这种暴力实际上起到了与实施暴力相威胁相同的胁迫作用。然而,由于暴力不是作为当场占有他人财物的手段,因此不能认定为抢劫罪。如果这种暴力没有造成被害人严重伤残或死亡,可以认定为敲诈勒索罪。如果造成被害人严重伤残或死亡,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可以认定为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
敲诈勒索公私财物还必须是数额较大,才能构成犯罪。
以上是敲诈勒索罪的行为方式的具体解释。
敲诈勒索罪和抢劫罪的区别和行为方式的解释均依据《刑法》相关规定。
根据《刑法》,抢劫罪包括入户抢劫、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抢劫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多次抢劫或抢劫数额巨大、抢劫致人重伤或死亡、冒充军警人员抢劫、持枪抢劫、抢劫军用物资或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