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企业集体合同履行的监督方式有什么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履行 > 合同履行原则法律知识

对企业集体合同履行的监督方式有什么

点击数:35 更新时间:2021-12-22

 
198583
企业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签订集体合同,集体合同是属于劳动合同,但不是逐一和每个劳动者签订,而是劳动者一方签订,生效后对全体劳动者具有法律效力,那么对企业集体合同履行的监督方式有什么?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对企业集体合同履行的监督方式有什么

对企业集体合同履行监督方式是在集体合同生效前,由劳动行政部门进行审查,没有提出异议的,集体合同生效,双方要全面履行各自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二十九条 【劳动合同的履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全面履行各自的义务。

第五十一条 【集体合同的订立和内容】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通过平等协商,可以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订立集体合同。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通过。

集体合同由工会代表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订立;尚未建立工会的用人单位,由上级工会指导劳动者推举的代表与用人单位订立。

第五十四条 【集体合同的报送和生效】集体合同订立后,应当报送劳动行政部门;劳动行政部门自收到集体合同文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未提出异议的,集体合同即行生效。

依法订立的集体合同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具有约束力。行业性、区域性集体合同对当地本行业、本区域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具有约束力。

二、签订集体合同争议的协调处理程序

1、劳动者或者用人单位一方或者双方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劳动争议处理机构申请协调。如果双方自行协商不了,有没有提出申请协商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为必要时进行协商处理。

2、当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受理案件后,组织相关方面的代表组成临时协调处理机构负责具体处理工作。

3、处理集体合同争议时候,当事人各自派出3至10名代表,并指定一名首席代表。

4、处理争议时候,要从受理申请之日起30日内结束。需要延长期限的,不得超过15日。

5、处理好集体合同争议,劳动保障部门需要制作《协调处理协议书》,由双方当事人的代表和协调处理的负责人进行签订、盖章。

当集体合同发生纠纷时候,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可以自行协商。双方协商不了,当事人或工会可以依法申请仲裁、提起诉讼等方式解决纠纷,维护自身权益。

当集体合同争议经过协商还是解决不了的时候,工会可以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法院提起诉讼。

延伸阅读
  1. 装修工程中承包人的承包义务
  2. 业委会:组织和权力
  3. 承揽人的监督检验义务根据《合同法》第260条规定
  4. 餐厅承包合同范本
  5. 一、格式合同的履行监督责任

合同履行热门知识

  1. 合同法律师探讨先合同义务的若干问题
  2. 不能履行的法律依据
  3. 担保合同的中止条件
  4. 不安抗辩权的行使及解除合同
  5. 人间“蒸发”:借款人逃避还款责任
  6. 网站不履行合同如何赔偿
  7. 迟延履行期间被执行人财产清偿顺序的确定
合同履行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