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律师探讨先合同义务的若干问题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04
合同法规定以诚实信言用为依托,作为一种合同附随义务。可是在实际中,先合同的义务会出现一些问题。那么,先合同义务若干问题有哪些?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诚信缔约义务
根据我国《合同法》第42条和第43条的规定,先合同义务被限定为“合同订立过程中的义务”。其中,第42条第1项规定了“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的情形。在实践中,解释“恶意”的问题需要特别关注。根据《国际商事合同通则》的规定,所谓“恶意”是指一方当事人在无意与对方达成协议的情况下开始或继续谈判。
二、告知义务
根据《合同法》第42条第2项的规定,违反信息告知义务的情形包括“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其中,“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是典型的不作为行为,“提供虚假情况”是典型的积极作为行为。我们认为,《合同法》第42条第2项的规定并非关于一般性的告知义务,而应理解为特别规定,即针对“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告知义务的规定。至于如何判定告知义务的存在,以及确定其边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判断,考虑法律规定、交易习惯以及告知义务的利益衡量等因素。
三、保密义务
根据《合同法》第43条的规定,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获得的商业秘密,无论合同是否成立,都不能泄露或不正当使用。如果泄露或不正当使用该商业秘密给对方造成损失,应承担赔偿责任。
四、其他先合同义务
尽管《合同法》第42条第3项关于“有其他违反诚实信用的行为”的规定并没有具体化,但为中国法律实践中先合同义务的发展留下了充分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