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1 更新时间:2024-03-21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行政协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年1月1日起施行),相关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的需经其他机关批准等程序后生效的行政协议,在一审法庭辩论结束前未获得批准的,人民法院应确认该协议未生效。
如果行政协议约定被告应履行批准程序等义务,但被告未履行,原告要求被告承担赔偿责任,人民法院应予以支持。
当行政协议无效、被撤销或确定不发生效力后,当事人因行政协议获得的财产,人民法院应判决返还;若无法返还,则判决折价补偿。如果因被告的原因导致行政协议被确认无效或被撤销,法院可以同时判决责令被告采取补救措施;给原告造成损失的,法院应判决被告予以赔偿。
在履行行政协议过程中,可能出现严重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情况。若被告作出变更、解除协议的行政行为后,原告请求撤销该行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该行为合法,应判决驳回原告诉讼请求;给原告造成损失的,应判决被告予以补偿。若被告变更、解除行政协议的行政行为符合行政诉讼法第七十条的规定情形,法院应判决撤销或部分撤销,并可以责令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为。若被告变更、解除行政协议的行政行为违法,法院可以依据行政诉讼法第七十八条的规定判决被告继续履行协议、采取补救措施;给原告造成损失的,应判决被告予以赔偿。
若被告未依法履行、未按约定履行行政协议,法院可以依据行政诉讼法第七十八条的规定,结合原告诉讼请求,判决被告继续履行,并明确继续履行的具体内容;若被告无法履行或继续履行无实际意义,法院可以判决被告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给原告造成损失的,应判决被告予以赔偿。若原告要求按照约定的违约金条款或定金条款进行赔偿,法院应予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