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航遗失物品法律相关规定有哪些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担保法 > 担保法律法规 > 物权法法律知识

东航遗失物品法律相关规定有哪些

点击数:24 更新时间:2020-05-25

 
18608

一、东航遗失物品法律相关规定

1、若行李丢失,则承运人必须作出赔偿。

2、赔偿标准却不统一。国内航班的行李赔偿标准为50元/公斤。

3、若旅客在办理托运时,声明了托运物品的价值,则按声明价值赔付。 若旅客购买了行李保险,可以同时向保险公司索赔,两个索赔互相独立。

4、如果按上述方法无法达成一致,旅客可以向民航总局或者当地的消费者保护协会投诉。

若投诉无效,旅客可以向承运人住所地,主要营业地或者订立合同的营业地的法院,或者向目的地点的法院提起诉讼。

二、拾遗物品管理规定

拾遗物品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加强本市拾遗物品的管理,维护财物失主的权益,表彰拾金不昧的好人好事,根据《旅馆业治安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的拾遗物品,是指单位和个人拾获单位或他人遗留的财物。

第三条 我市处理拾遗物品的主管部门是市公安局。市公安局的拾遗物品招领处,负责业务的指导和监督。区公安分局和县公安局及各单位人事保卫部门应负责其辖内拾遗物的收集、登记、保管、招领、上缴等工作。

第四条 凡拾获的遗失物品,按下列规定处理:

(一)在街上或公共场所拾获的财物,应立即送交当地公安派出所,由派出所公开招领,期限十五天;逾期无人认领的,由派出所送交所属区公安分局或县公安局再招领,期限三十天,逾期仍无人认领的,则由区公安分局或县公安局送交市公安局拾遗物品招领处继续公开招领;

(二)在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学校等单位范围内拾获的财物,应即交该单位的人事保卫部门,在本单位公开招领,期限十五天,逾期无人认领的,则送市公安局拾遗物品招领处继续公开招领;

(三)在旅馆拾获的财物,应交旅馆保卫部门妥善保管,并设法归还原主或公开招领,招领期限九十天(接待外国人、港澳台胞的宾馆、大厦、酒店可再延长九十天),逾期无人认领的,送交市公安局拾遗物品招领处继续公开招领;

(四)凡拾获机密文件、资料、图纸、重要证件、军用物品(包括枪枝、弹药)、违禁物品以及其他危险物品的,应即送交当地公安机关处理。

第五条 旅馆业以及其他代客保管财物的单位,发现被保管的财物超过保管期限未能按期领取的,应继续妥为保管,逾期十天后仍未领取的,可作为拾遗物品,送市公安局拾遗物品招领处处理。

第六条 收到拾遗财物的单位,在将现款数额、物品的名称、数量、特征以及拾获的时间、地点等作详细造册、编号登记存放,并发给拾获人收据。

第七条 单位和个人遗失财物后,可按下列规定查询、认领:

(一)在街上遗失的,向遗失地的公安派出所或区公安分局(县公安局)查询;在单位或公共场所遗失的,向遗失地的单位人事、保卫部门查询;在旅馆遗失的,向该旅馆服务台查询。经向上述单位查询后,仍未能认领遗失物品的,可向市公安局拾遗物品招领处查询;

(二)如失物已查获,并核对属实的,即可办理认领手续。认领失物时,须凭本人身份证或其他足以证明本人身份的有效证件。如领回的失物属贵重物品的,还须凭街、镇政府或工作单位的证明(境外人员凭护照或回乡证)方可认领。如属国家机密文件、资料,须凭县以上主管部门证

明,方可认领;

(三)委托他人代领失物的,应凭失主的委托书、失主的证件和代领人的身份证认领;

(四)失主领回失物时,可以自愿以遗失物品价值百分之十的金额奖励拾金不昧的单位或个人。

第八条 市公安局拾遗物品招领处接到各单位送来的拾遗财物后,应继续公开招领九十天,逾期无人认领的,按市人民政府有关拍卖市场交易管理的规定,进行拍卖并将款项上缴地方财政。

第九条 拾遗物品如属食物或其他容易变质腐烂物品的,应及时拍卖处理,将拍卖款项妥善保存招领。到期无人认领的,应上缴地方财政。

第十条 对拾金不昧或者处理拾遗财物有显著成绩的按下列规定予以奖励:

(一)对拾金不昧的个人,可按拾获财物价值的百分之十的金额给予奖励;

(二)对从事处理拾遗物品工作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表彰并可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

第十一条 冒领、挪用、侵吞、损毁拾遗财物的,除返还原物或赔偿经济损失外,还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十二条 市公安局拾遗物品招领处应加强对拾遗财物的管理,建立健全财务管理等制度,接受审计部门的检查和监督。管理拾遗物品的一切费用应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第十三条 本规定由市公安局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延伸阅读
  1. 误工费的赔偿期限标准
  2. 保险公司确认骗保的程序
  3. 货车撞人赔偿的法律程序
  4. 快递损坏赔偿金多少
  5. 交通事故诉讼费与鉴定费的保险赔偿问题

担保法律法规热门知识

  1. 机动车转移登记的情况和办理流程
  2. 申请实现担保物权的适用范围和管辖
  3.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35号:企业动产抵押物登记管理办法
  4. 诉前财产保全所需材料清单
  5. 担保物权的实现
  6. 期房被司法拍卖后的处理方式
  7. 动产和不动产的经济学定义和区别
担保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