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失物品警察办案程序是什么样的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担保法 > 担保法律法规 > 物权法法律知识

遗失物品警察办案程序是什么样的

点击数:21 更新时间:2020-05-25

 
18594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不小心丢失某样东西,对于比较贵重或者对自己有着特别意义的大家都是想要找回,如果自己找不回来的情况下,大家都会进行报警处理,那么对于报警有些有些程序,警察才会对此进行受理,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遗失物品警察办案程序是什么样的。

应当到丢失物品地的派出所报案,并录笔录。

1、报案,一般应按“属地原则”以书面或口头向案件发生地的公安机关提出;

2、口头报案应当接受民警的询问,并制成笔录;

3、报案应如实反映情况和线索,不得夸大事实或诬告,诬告应负相应的法律责任;

4、报案有权要求公安机关保障本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

5、报案如果不愿公开自己姓名和报案的行为,有权要求公安机关为其保密;

6、如所报案的案件非刑警支队管辖,有权要求接待人员作出说明和指导到相应部门报案。

因为完全按法律的话,有东西遗失就是报案就行了,公安机关会负责侦查;拾到失物交到公安机关或失主就行了,自己不仅没有责任,因此而发生的车费、保管费还可以要求失主承担。

但是,警方也不是神仙,解决不了所有遗失、被盗案件,所以作为受害人,应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提供线索。然后,等事情自己发展吧。如果是较大的案子,可以多与警方联系沟通,我也不知道有什么好办法——也许可以试试自己悬赏征集线索?在这一点上,最重要的还是自己平常保持警惕,尽管这样很悲哀,但也没办法。

至于拾到东西之类的情况,想助人为乐又怕出现问题,其实很简单的,无非就是主动留下相关证据就行了。我觉得最好是先打个110报警说明情况,或者直接将东西送到最近的公共服务机构(不限于公安机关)、媒体(比如报社、电视台、电台)。

不过这些做法,都会极大影响做好事的快乐感。那个捡到iPhone被诬陷的同学,其实即使不“和解”也不会真的被追究责任,毕竟什么对他不利的证据都没有。但被拖进这种事情,去应付例行的调查讯问就够麻烦的了,会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和休息。如果是我,会在警方结束调查后,要求提供对方当事人的姓名,到法院起诉对方侵犯名誉权、赔礼道歉,赔偿因为误工或影响休息所造成的损失,无论能否胜诉,反正是把他们也拖到诉讼中来,让他们也体会一下走司法程序的“快乐”。

遗失物品可以立案吗

立案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及其它行政执法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自首以及自诉人起诉等材料,按照各自的管辖范围进行审查后,认为有犯罪事实发生并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时,决定将其作为刑事案件进行侦查或者审判的一种诉讼活动。

如果捡到钱的人拒不归还的,就涉嫌侵占罪,这时可以立案。

(一)法律规定

《刑法》第二百七十条

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二)起点数额

侵占罪的起点数额是指构成侵占罪所需行为对象的最低价值,它是侵占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由违法向犯罪过渡的分界点。依刑法第270条的规定,侵占罪需侵占数额较大的财物方可构成,那么如何确定数额较大的起点呢?有人认为,数额较大应参照盗窃罪的起点数额为宜,有人认为起点数额可以参照贪污罪。

司法解释标准1万,部分地方立案标准5千。

由于财物的价值随耗损、市场波动而变化,那么如何确定行为对象的价值?价值的计算方式主要有二:

一为重置价值,即在市场上购买同质同量财物所需的货币量;

二为折旧价值,即按一定的折旧率计算得出的财物价值。原则上应依行为人拒不退还、拒不交出之时的重置价值确定行为对象价值。

遗失物品管理的基本原则

拾得人在遗失物送交有关部门前,有关部门在遗失物被领取前,应当妥善保管遗失物。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使遗失物毁损、灭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本条是关于遗失物的保管的规定。拾得人拾得遗失物,在返还前或者送交有关部门前,应当妥善保管遗失物。有关部门收到遗失物在遗失物被领取前,也应当妥善保管遗失物。拾得人或者有关部门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使遗失物损坏灭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遗失物不易保管或者保管费用过高的,公安机关可以及时拍卖、变卖,保存价金。拾得人和有关单位不能自行拍卖、变卖遗失物。

延伸阅读
  1. 最新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
  2. 交通事故多久报警有效时间
  3. 警察办错案件的法律处理方式
  4. 事故赔偿案件律师操作流程具体是怎样的
  5. 怎样审查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

担保法律法规热门知识

  1. 机动车转移登记的情况和办理流程
  2. 申请实现担保物权的适用范围和管辖
  3.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35号:企业动产抵押物登记管理办法
  4. 诉前财产保全所需材料清单
  5. 担保物权的实现
  6. 期房被司法拍卖后的处理方式
  7. 动产和不动产的经济学定义和区别
担保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