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3-12-10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追诉时效的计算是根据犯罪行为的法定刑的轻重来确定的。根据刑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追诉时效的期限根据以下情况分别设定:
对于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犯罪,追诉时效的期限为5年。
对于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犯罪,追诉时效的期限为10年。
对于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追诉时效的期限为15年。
对于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犯罪,追诉时效的期限为20年。如果超过20年后仍然认为有必要追诉,可以向最高人民检察院报请核准后继续追诉。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刑法第八十八条的规定,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逃避侦查或审判的行为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追诉时效有两种例外情形,分别是:
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逃避侦查或审判的行为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如果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没有立案的情况下,该控告也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刑法对上述两种追诉时效例外情形的设定,主要目的在于:
通过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的手段,可以对现行刑事案件进行调查,这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当犯罪分子在国家司法机关采取强制措施后,应该自觉投案,交代犯罪事实,配合司法机关侦破案件,并争取宽大处理。如果犯罪分子在这个时候逃跑或藏匿,公然对抗和挑衅,应该受到严厉的惩罚。因此,对于逃避侦查或审判的行为,不受追诉时效的限制。
刑法的一项任务是保护国家、集体和个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犯罪分子侵害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人身和财产权益,只要被害人在规定的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无论是否立案,该犯罪人都不受刑法追诉时效的限制。被害人可以在追诉时效期内的任何适当时机向国家司法机关提起控告,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