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犯追诉时效期限的规定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4-16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刑事犯罪是有追诉时效限制的,计算追诉时效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超过追诉时效的,不再追究刑事责任,那么持续犯如何计算追诉时效期限?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解答,希望以下的知识对读者有所帮助。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对于具有连续或继续状态的犯罪行为,追诉时效的计算是从犯罪行为终结之日起,根据法定最高刑来确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八十七条
根据该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犯罪行为经过以下期限后不再追诉:
- 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 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 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 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后认为必须追诉,需要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八十九条
根据该法第八十九条的规定,追诉期限是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的。对于具有连续或继续状态的犯罪行为,追诉期限是从犯罪行为终结之日起计算的。
如果在追诉期限内再次犯罪,前一罪行的追诉期限将从后一罪行发生之日起重新计算。
连续犯与接续犯的区别
连续犯和接续犯在本质上存在着差别,主要表现为:
- 连续犯必须包含多个独立的犯罪行为,这些行为构成了连续进行的犯罪状态;而接续犯只包含一个犯罪行为,这些行为是在刑法上没有独立意义的自然连续行为。
- 构成连续犯的主观上必须基于连续意图支配下的多个相同的犯罪故意,并且这些犯罪故意都是预谋故意;而构成接续犯的主观上基于一个犯罪故意,这个犯罪故意既可以是预谋故意,也可以是突发故意。
- 连续犯的犯罪对象可以是同一个,也可以是不同的;而接续犯的犯罪对象必须是同一个。
- 连续犯是实质上的多罪行,而接续犯只是单一罪行。
- 在我国,刑法对连续犯没有明确规定,它属于处断上的一种情况;而接续犯虽然没有总则性刑法规范的明文规定,但在分则性刑法规范中被规定为一种罪行和处断上的两种情形。
- 连续犯一般按照一种罪从重处罚,或者按照一种罪作为加重构成情节处罚;而接续犯只是单一罪行,必须按照一种罪论处,并且应该在法定刑幅度内选择与犯罪情节相适应的刑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