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4-06-08
根据《合同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时合同成立。当事人的签字盖章是确认当事人对合同内容协商一致的重要方式,也是证明合同成立有效的必要条件。然而,签字盖章只是形式问题,实质上应当追求当事人的真实意思。
如果一个以合同书形式订立的合同已经履行,仅仅因为没有签字盖章而认定合同不成立,将违背当事人的真实意思。既然当事人已经履行合同,合同应被认定成立,除非当事人的协议违背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
当事人订立合同时,应具备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民事权利能力指的是民事主体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没有该资格的人不能订立合同。民事行为能力指的是民事主体以自己的行为取得和行使民事权利,承担和履行民事义务的资格。
订立合同的民事主体需要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的原因在于,合同法实行意思自治原则,意识能力是民事主体意思自治的必要条件。
由于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的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的取得、消灭及内容等存在差别,对于订立合同的能力应进行区别对待。
对于没有订立某些合同能力的人,虽然可以成为合同的主体,但是不能根据自己的意愿订立该类合同。如果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该类合同的行为应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如果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该类合同的行为应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