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9 更新时间:2024-04-03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如果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发生灭失或者毁损,那么查封、扣押、冻结的效力将及于该财产的替代物和赔偿款。人民法院应当及时作出裁定,查封、扣押、冻结该替代物和赔偿款。
在审判期间,如果权利人申请出卖被扣押、冻结的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人民法院经审查后认为不会损害国家利益和被害人利益,也不会影响诉讼正常进行,以及扣押、冻结的汇票、本票、支票有效期即将届满,那么可以在判决、裁定生效前依法出卖。所得价款由人民法院保管,并及时告知当事人或者其近亲属。
对于作为证据使用的实物,包括作为物证的货币、有价证券等,应当随案移送。第一审判决、裁定宣告后,被告人上诉或者人民检察院抗诉的,第一审人民法院应当将上述证据移送第二审人民法院。
对于不宜移送的实物,应当根据情况进行审查,包括:
(一)大宗的、不便搬运的物品,查封、扣押机关是否随案移送查封、扣押清单,并附原物照片和封存手续,注明存放地点等;
(二)易腐烂、霉变和不易保管的物品,查封、扣押机关变卖处理后,是否随案移送原物照片、清单、变价处理的凭证(复印件)等;
(三)枪支弹药、剧毒物品、易燃易爆物品以及其他违禁品、危险物品,查封、扣押机关根据有关规定处理后,是否随案移送原物照片和清单等。
对于上述不宜移送的实物,应当依法进行鉴定、估价,并审查是否附有鉴定、估价意见。
对于未移送的查封、扣押的货币、有价证券等,应当审查是否附有原物照片、清单或者其他证明文件。
在法庭审理过程中,应当调查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及其孳息的权属情况,以确定是否属于违法所得或者依法应当追缴的其他涉案财物。
如果案外人对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及其孳息提出权属异议,人民法院应当进行审查,并依法处理。
经审查,如果不能确认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及其孳息属于违法所得或者依法应当追缴的其他涉案财物,那么不得进行没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