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赔偿法的时间效力及溯及力问题
点击数:2 更新时间:2025-06-16
在提起国家赔偿诉讼之前,除在行政诉讼中一并提起赔偿外,请求人应先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赔偿请求,即实行赔偿义务机关决定前置原则,不经该决定程序,法院不予受理。接下来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整理有关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国家赔偿法的生效时间
根据我国国家赔偿法于1994年5月2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并于1995年1月1日起施行。因此,国家赔偿法的生效时间是自1995年1月1日开始。
二、国家赔偿法的溯及力问题
国家赔偿法的溯及力是指该法对其生效前的国家赔偿案件是否适用的问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批复规定,国家赔偿法不溯及既往。具体来说:1. 对于发生在1994年12月31日以前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的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行为,依照以前的有关规定处理。2. 对于发生在1995年1月1日以后,并经依法确认的侵权行为,适用国家赔偿法予以赔偿。3. 对于发生在1994年12月31日以前,但持续至1995年1月1日以后,并经依法确认的侵权行为,属于1995年1月1日以后应予赔偿的部分,适用国家赔偿法予以赔偿。而属于1994年12月31日以前应予赔偿部分,则参照当时的规定予以赔偿。对于当时没有规定的部分,参照国家赔偿法的规定予以赔偿。根据上述批复,违法侵权行为只有在持续到1995年1月1日之后,才有可能参照国家赔偿法予以赔偿。对于违法侵权行为未持续到1995年1月1日之后,但确认违法在1995年1月1日之后的情况,批复未作明确规定。有人认为,根据国家赔偿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则,对于没有明确规定是否赔偿的情况,应当不予赔偿。根据国家赔偿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则,溯及力问题应当根据以下几种情况处理:1. 违法侵权行为和违法确认都发生在国家赔偿法实施之前的,应当按照1989年颁布的《行政诉讼法》第六十八条规定予以赔偿。2. 违法侵权行为和违法确认都发生在国家赔偿法实施之后的,适用国家赔偿法予以赔偿。3. 侵权行为发生在国家赔偿法实施以前但持续到实施之后的,之后的赔偿适用国家赔偿法,之前的赔偿可以参照国家赔偿法予以赔偿。4. 侵权行为发生在国家赔偿法实施之前,未持续到国家赔偿法实施之后的,由于确认违法发生在国家赔偿法实施之后,应当适用国家赔偿程序予以赔偿。实体规范应当首先适用当时生效的《行政诉讼法》第六十八条规定予以赔偿,具体数额标准当时未做规定的,参照国家赔偿法的相关规定予以赔偿。
国家赔偿法规定的赔偿方式
国家赔偿法规定了以下几种赔偿方式:
1. 返还财产
对于违法实施罚款、没收财产或者违反国家规定征收税款的情况,应当返还财产。
2. 解除查封、扣押、冻结财产
对于违法实施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情况,应当解除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如果造成财产损坏,如果能够恢复原状,则应恢复原状;如果不能恢复原状,则应根据损害程度给付相应的赔偿金。如果财产灭失,应当给付相应的赔偿金。
3. 给付拍卖所得的价款
对于已经拍卖的财产,应当给付拍卖所得的价款。
4. 赔偿停产停业期间必要的经常性费用开支
对于责令停产停业的情况,应当赔偿停产停业期间必要的经常性费用开支。
5. 直接损失赔偿
对于造成财产权其他损害的情况,应当按照直接损失给予赔偿。
国家赔偿的费用
国家赔偿的费用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并由各级财政按照财政管理体制分级负担。根据《国家赔偿法》第32条规定,请求国家赔偿的时效为两年,计算起始日期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的行为被依法确认为违法之日起,但被羁押期间不计算在内。涉外国家赔偿的原则根据《国家赔偿法》第33条规定,外国人、外国企业和组织在中国境内要求国家赔偿的,适用国家赔偿法。而外国人、外国企业和组织的所属国对中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要求该国国家赔偿的权利不予保护或者限制的,中国与该外国人、外国企业和组织的所属国实行对等原则。这一原则性规定既体现了中国对外国人、外国企业和组织权利的尊重,同时也有利于维护中国的主权和尊严。此外,国家赔偿法还规定了行政赔偿和刑事赔偿的追偿权利。根据国家赔偿法第14条和第24条,赔偿义务机关赔偿损失后,应当责令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工作人员或者受委托的组织或者个人承担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赔偿义务机关赔偿损失后,应当向符合特定情形的工作人员追偿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